整理:王鉉淯(關懷生命協會 副研究員)
本次動保新知引自——Anthony, R., & De Paula Vieira, A. (2022). One Health Animal Disaster Management: An Ethics of Care Approach. Journal of Applied Animal Welfare Science, 25(2), 180–194.
本篇文章為一篇理論性論述文章(conceptual or theoretical article),旨在以關懷倫理的視角重思動物防災。當災難發生時,動物常被視為「附屬」,且在公共體系中,牠們是潛在的疾病媒介,在防災規劃裡,牠們則是需要安置的「資產」,然而,這樣的技術化治理觀忽略了一個根本問題——人類與動物之間的相互關係,就是災難脈絡中最核心的倫理場域。
鑑於此,本篇文章提出將「健康一體」(One Health)與「關懷倫理」(Ethics of Care)結合的全新理論框架,主張動物防災不僅是跨部門的技術合作,更是一種「跨物種的道德實踐」。本文藉由理論的整合與案例的分析,重新定位動物在防災治理中的角色,試圖為未來的防災倫理與政策建立新的思想基礎。
理論起點:One Health的侷限與倫理的轉向
「健康一體」(One Health)原為公共衛生領域的整合概念,其強調人、動物與環境健康的相互依存,特別是近年來,它被廣泛應用於傳染病防治與生態醫學,然而本篇文章指出,當One Health被制度化後,它往往淪為「跨物種的官僚合作」——各部門雖名義上協作,但實際上仍以人類安全與經濟穩定為重心。
此種模式忽略了照護與情感連結的重要性,導致在災難現場中,動物仍被視為可替代的生命,因此本文指出,若要真正落實One Health,必須引入「關懷倫理」(Ethics of Care)作為道德基礎,讓防災從「災難治理」轉向「關係維繫」。
關懷倫理:以脆弱與相互依存為中心的倫理學
「關懷倫理」(Ethics of Care)源自於女性主義倫理學,強調脆弱、依賴與關係性,其拒絕傳統義務倫理的抽象原則,轉而強調具體脈絡中的責任與回應。本文指出,將此一倫理引入防災研究,意味著不再僅關注「誰該撤離、如何安置」,而是思考「我們如何照顧受創的關係網絡」,特別是對動物而言,這包括如何在制度與感知層面承認牠們的主體性,並在防災決策中為牠們騰出空間。
動物防災的倫理困境:從控制到陪伴
本文指出,傳統的災難管理以控制(control)為核心,此種控制包含控制風險、控制人群、控制動物動向,此種治理邏輯不僅壓抑了動物的行為本能,也削弱了人與動物之間的信任,舉例來說,許多防疫撤離政策要求飼主在避難所外安置動物,主要理由是「衛生安全」,但對飼主而言,分離本身即是創傷,對動物而言,陌生環境與陌生人同樣對牠們造成強烈的壓力。
本文認為,此種以「以控制取代照顧」的制度安排,反映出防災體系仍以「人類中心主義」為預設,因此,本文主張應改以「陪伴式防災」(companion-bases disaster management)為原則,讓動物在制度上被視為「具情感關係的共生者」,而非管理的資源。
從理論到實務:關懷倫理在災難防治的應用
本文以澳洲實例說明如何在防災體系中實踐關懷倫理。在澳洲Black Summer大火後,許多飼主拒絕撤離,原因之一是缺乏可攜帶動物的避難所,政府後來推動Animal Evacuation Plans,建立臨時飼養站與獸醫支援網絡,本文將此措施視為「倫理轉向」的萌芽,當制度開始承認情感依附的正當性,防災體系也隨之變得更人道、更有效,因此,本文提出五項實踐原則,以落實「以關懷為導向的健康一體」:
- 承認相互依存(recognizing interdependence):政策應承認人與動物健康的連帶,而非區隔管理。
- 建立情感知識(affective knowledge):培訓防災人員理解動物行動與飼主心理。
- 支持照護者(supporting caregivers):將飼主、志工與獸醫視為防災核心角色。
- 促進互惠照顧(reciprocal care):災後重建應同時恢復人與動物的生活條件。
- 重新定義倫理主體(reframing moral agency):將動物納入倫理考量,而非僅作為被動受害者。
討論:從「防災技術」到「關係治理」
本文呼應了近年「跨物種倫理」(multispecies ethics)與「災難人類學」的研究趨勢,本文指出,防災不只是資源分配問題,而是價值選擇——當制度要求人類為效率而割捨與動物的關係時,實際上也削弱了社會的信任與合作基礎,本文進一步提出「關係治理」(relational governance)的概念,強調防災應該以關係網絡為單位,而非個體,這意味著政策評估必須問的不只是「多少生命得救」,而是「多少關係得以維繫」。
研究貢獻與意涵:以關懷修補治理的裂縫
本篇文章的貢獻在於提供一種「倫理嵌入型」的防災架構,突破了「健康一體」的技術性侷限,過去的動物防災多著重物流與管理層面,而本篇文章則讓我們看見,若沒有倫理與情感的支撐,再完備的制度也無法建立真正的韌性。
本文提醒,災難不僅考驗治理能力,更暴露出社會的道德取向,當我們以關懷為出發點,防災不再只是應急手段,而能成為維繫共生關係的長期實踐。
【😊 捐款支持~動保教育有您真好😊 】👉 https://reurl.cc/eGojGM
★本專欄由農業部補助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