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校園宣導】從糧食議題中的生產者、環境與消費者「三角關係」談生命教育

4月6日受邀到苗栗建臺中學做宣導分享。該與近三百位的國一學生談哪種生命教育議題,是我思考許久的問題,因為時間僅有兩節課,而且人數眾多,我希望能利用這短暫的機會,激盪出一點大家看待生命的不同視角,最後我拍板定案:「食物浪費」。

建臺中學的國一學生一見面就展現了活潑熱情的特質,雖然投影設備臨時出了狀況需要時間處理,反而提供我與學生們交流的機會,雖說現場有三百位學生,但是平時有下廚或幫忙買菜經驗的學生卻還是少數,最多也是偶爾家政課做做糕點,因此所謂的下廚經驗可就是煎個荷包蛋或煮煮泡麵,我想108課綱的素養學習強調要與生活經驗有所連結,也是現在學生迫切需要培養的能力。

我問大家引發糧食危機的原因有哪些?適逢烏俄戰爭和課本學過的知識,因此學生能迅速的回答戰爭、天災、貧窮和政治衝突等,但是現今全球都在關注的「食物浪費」議題也是其原因之一。我請同學們思考每日營養午餐是否有剩食,這些剩食預估還能提供給多少位同學再吃一餐,沒想到令人感動的是有一班竟然日日零剩食,除了同學們會盡其所能吃完之外,剩食也有老師和同學會帶回家與家人分享,骨頭類的也會帶回給家中的小狗添菜,真是太模範了呀!這個優秀的典範剛好作為我接下來要與大家談的內容。

透過開心農場的馬鈴薯圖卡遊戲讓同學們了解食物從產地到餐桌的過程中會有哪些的損失與浪費,也就是利用各種食物供應鏈的圖卡情境,計算馬鈴薯可能會發生的損失,包括種植過程中因氣候關係導的腐爛和蟲害,還有採收過程中的損傷、農藥殘留過量、分級包裝的淘汰、或者運輸過程中的冷藏控溫不良而導致的毀損等,這些都是食材尚未變成商品前發生的浪費,稱之為「食物損失」;當馬鈴薯進入加工廠變成食物後,有可能因為生產管線或工廠管理不當導致食物被汙染、或因賣場保鮮期過久、餐廳擺排切除食材、攤販進貨太多賣不掉,甚至是顧客買太多、煮太多而導致丟棄食物的「食物浪費」。試圖讓同學們能夠理解食物的浪費不僅僅在消費、烹煮和食用的產生的丟棄,還有一部分是在食物尚未變成商品前的損失,更需要同學們從種植者、運輸業者、流通業者等供應端去發現食物的損失。

第二節課則從食物哪裡來的角度去反思生產者對待食材的態度和作為,包括農作物的生產者和畜牧養殖業者,種植蔬菜、水果、五穀雜糧需要好的土壤、無汙染的水源、及友善環境的耕作方式才能有無毒有機的農產品,同樣的畜牧養殖業者也要有重視動物福利的飼養精神,才能提供優質的肉品來源,好的肉品代表的是提供良好的飼養空間和環境、自然無毒的飼料、醫療、防疫、屠宰及銷售等,也就是注重經濟動物飼養的各個環節,降低經濟動物變成商品前的損失,以及消費者的飲食選擇都是減少「食物浪費」的具體實踐。透過本次的宣導活動,讓同學們從食物的角度來學習生命教育,從吃來實踐「珍惜食物」,提升「自主行動」的素養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