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校園宣導】面對動物利用,我們有更好的做法-花蓮縣新城國中活動報導

日期:2024年11月28日星期四下午13:10-14:50

學校:花蓮縣新城國中(1-2年級)

學生數:162人

  時間來到2024年底,人類對動物的喜愛也不斷增加,從我國飼養寵物的人數不斷攀升即可一窺究竟,講師尖尖老師先列了幾項近期有爭議的動保議題,例如:可以有動物園嗎?可以吃肉嗎?可以養寵物(特別是非犬貓的異域寵物,如蜘蛛、守宮等)嗎?可以進行動物實驗嗎?現場學生的反應不一,即使是同一位學生,也在這些問題中呈現擺盪的態度,這正是每個人在不同議題中遊走在不同的動物倫理所致。

   究竟什麼是動物倫理,簡單可以分為三大區塊,一是動物權,其認為動物是不可利用的,二是與動物權相左的動物福利,其認為我們不可避免動物利用,但可以讓動物過得更好一些,最後則是保育學,其重視的是生生不息、自然循環的法則,在前一段所提的問題中,即是這三個不同動物倫理立場的角力處,故也呈現答案百花齊放的狀況。

   回到最前面的四個問題,尖尖老師也一一回應我們有更好的做法,如針對是否需要有活體動物的動物園,我們的AR技術已經能成功地將海底的大型鯨鯊魚類絲毫不差的投影在教室中,連這些海洋動物的叫聲也能完美播映,又如針對吃肉議題,現已有實驗室開發出植物肉,即利用大豆等植物成分製成與真實肉品口味相近,另近幾年AI盛行,機械寵物也被運用到許多地方,如兒童收容機構、長照機構等,這也可以讓我們盡可能減少飼養寵物,但又能達成希望飼養寵物而得到的陪伴感,最後是關於動物實驗的問題,現今市面上也有無動物實驗-兔兔不哭標章產品,這些都是能盡可能守護動物、避免牠們受難的好做法,以上必須要強調的是,這些做法都是因為認同動物具有感知痛苦的能力,而這些相對應的做法是我們人類能盡可能做到的。

▲講座開始前邀請每位學生寫下心中最喜歡的動物及原因

▲學生舉手回答動保議題中的兩難議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