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團聯合說明記者會
譴責不實謠言 回歸理性討論公共政策
支持農業部「公告禁止飼養輸入動物種類名單」
近日網路謠傳動保司「指定公告禁止飼養輸入動物種類」相關不實資訊,及刻意汙衊動團的言論,台灣愛鼠協會、關懷生命協會、台灣動物保護行政監督聯盟、好好愛牠協會、台灣動物平權促進會及台灣動物共生聯盟於1/10(五)假立法院召開說明記者會。
本次記者會動團的主要訴求是澄清目前網路上不實言論所造成部分飼主的恐慌及說明支持動保司依據動保法第八條進行公告之禁止飼養、輸入名單。並舉例說明動保團體經常接獲民眾檢舉異寵不當飼養的情形,以凸顯目前因法源、行政量能以及飼主知識皆不足下,造成許多異寵長期飽受身心折磨,爾後再產生棄養、外來種溢出浪費公帑等情形。記者會上亦提出異寵貿易管制為國際趨勢,歐盟甚至已從「黑名單」轉向推廣「白名單」以更有效的管制並減輕執法機構的負擔。值得注意的是,研究顯示,比利時在實施「白名單」並結合社會監控後,並未出現「市場地下化」顯著增加之情形。
一、拒絕利益團體打烏賊戰混淆視聽
關於網路跨大不實的謠言三大點:(一)「農業部會將未申報的禁養動物沒入收容所安樂死」、(二)「動團提出因蛇年飼養風潮而要禁養蛇類」及(三)「非犬貓動物全面禁養」,以上內容於農業部於1/3(五)召開「修正『指定公告禁止飼養輸入動物種類』的研商會議中皆未討論!這三點造謠論述顯示有心人士刻意製造誇大不實言論,只為引起民眾恐慌及對動團的誤解,導致無法理性討論公共政策。我們呼籲民眾,在關心動物議題時,應冷靜判斷,拒絕被利益團體的烏賊戰所混淆視聽。
關懷生命協會副執行長周瑾珊指出:「根據農業部評估,可能會流通全台寵物市場的動物將達1,565種。動保團體支持農業部依動保法第八條進行公告之飼養、輸入名單,乃因目前動保法對非犬貓寵物管理的法源依據尚不足,行政量能亦未充足管理上千種的動物。若要能確保每隻進入家庭的動物都受到完善的法律保護與政策照顧,勢必要從源頭管理並總量管制。」
扣除這批禁止飼養輸入動物,仍高達數百種的異域寵物是未受管制,農業部於7日也指出,基於行政量能的允許,未來依物種特性陸續將以黑名單(禁止飼養)、灰名單(符合條件下可飼養)及白名單(一般飼主管理)進行管理,名單的物種未來可視情況滾動式調整。
農業部研擬的「公告之禁止飼養輸入或輸出名單」,是經過兩年的專案研究蒐集國際管理規範,亦廣泛徵集獸醫學、生物學、生態、動物福利、相關業者及動保團體等領域之專家意見,經辦理39場次專家訪談及10次以上專家會議,充分討論後凝聚各界共識所彙整出哺乳類、爬蟲類及鳥類之物種飼養風險評估標準:A.公共安全(具毒性)、B.公共安全(對飼養者及第三人造成傷害之風險)、C.動物福利,是具有科學基礎之機制所擬訂出的名單。名單上物種是有飼養風險之動物才列入,所以不是全面禁養非犬貓動物,而上述措施應已是考慮各方利害關係人需求後,所能獲得之最大公約數。
好好愛牠協會理事長蔡雅芬表示:「外來種管理政策並非一昧地禁輸禁養,而是通過全方面的評估,制定了包含黑、白、灰名單在內的多層次管理方式。台灣目前引入的黑、白、灰名單制度,不僅符合國際趨勢,更展現了以科學與理性為依據的政策方向,有機會為未來的動物管理與生態保護奠定堅實的基礎。」
台灣動物共生聯盟表示:「肯定動保司加強擴大管制異寵飼養、未來應健全原則禁止例外開放把關、更要強化輸出入、繁殖、買賣等源頭管制。現行相關法規不管「野生動物保育法」、「營利性野生動物飼養繁殖買賣加工管理辦法」等,在定義、飼養、買賣等禁止與限制都規範非常清楚,今動保司依權責依法研擬『指定公告禁止飼養輸入動物種類』合情合理。」
二、外來種動物的不當飼養與輸入慘況
多家動保團體經常接獲民眾檢舉異寵不當飼養,顯示目前因法源、行政量能以及飼主知識皆不足造成許多異寵長期飽受身心折磨。以民眾常態性檢舉的寵物展來說,經常可見業者將兩棲爬蟲類動物裝在赤裸、狹小的盒裝販售,再搭配抽獎隨機送動物,且業者並未向民眾充分說明動物的需求或其自然習性,此販售模式充分曝露了動物被商品化且無法保障其動物福利。更離譜的是,有些動物甚至是透過宅配方式運送,在漫長運輸過程中,因為缺乏適當的照顧,導致脫水、窒息甚至死亡。這種不人道的配送模式不僅無法保障動物的生命安全,還使牠們承受極大的痛苦,成為商業利益的犧牲品。
台灣愛鼠協會理事長張勝鬘:「我們經常接獲民眾檢舉,卻因為法規不足、飼主、業者難以溝通等問題而無能為力,無法幫助這些被飼養在惡劣環境的野生動物。牠們原本是自由自在生活在大自然裡,卻成為了消費文化的犧牲品,非常不人道。」
除了兩棲爬蟲動物的動物福利最被忽視,民眾經常檢舉不當飼養的異寵還包括,狐獴、土撥鼠、水豚、鸚鵡和龍貓等。許多飼主無法滿足這些高需求的野生動物基本自然習性,包括挖掘、游水、群居、飛行、適合的溫濕度、足夠的活動空間等,而造成動物出現行為異常、自殘等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