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生命?消費生命?戶外教學動物場域體檢──台南地區

作者: 
關懷生命協會野生動物小組

世界各國因體認到人類殘害地球所帶來的危機,及環保意識的抬頭,環境教育已成為各學習階段的必修課程。台灣的環境教育最早從室內平面文字的教授,逐漸加入電子媒體的輔助教學;而近幾十年來,實地參觀、體驗的戶外教學已成各級學校進行環境教育必備的教學方式之一。

關一輩子的生命當作教材   

國中、小學課程規劃較具一致性,因此,為強化環境教育的品質,校外教學參觀是每學期(或每學年)必須安排的行程,而與環境議題相關之戶外校學場域的需求量也因而暴增。因應逐年擴大的休閒旅遊市場,大大小小的農場、樂園、動物園、植物園、昆蟲園等各類型主題場所,在各地區紛紛出現。在眾多的戶外教學場域中,有圈養動物的場所廣受各級學校的喜愛,各縣市中只要是有動物(含昆蟲)的場域,幾乎是國中、小學必安排的戶外教學地點。然而,每年數百、數千名師生造訪這些散佈在各區不同類型的動物場域,他們真正看到了什麼?學到了什麼?是否對學生產生更深遠的影響?這些問題往往在熱鬧嘻笑的參觀行程後被忽略;而環境教育是否因那些一輩子被圈養的生命而提升,其實並沒有人或單位真正關心過。

空有「生態教學」美名

許多為了滿足市場的需求以及商機利誘而成立的動物園、農場、樂園等,為了套上「生態教學場所」名義,提供的教材往往僅有草率自網路或參考書抄襲的一些動物通識,而大多數在參觀過程給予的解說則是以浮誇不實的表演方式呈現。然而,是否有人曾思考過:對於正在建立判斷力的國中、小學生,在看完作秀式的參觀節目後,吸收到的是正面的尊重生命,還是負面的消費生命?而那些被當成「教材」而「關」一輩子的生命,他們所呈現的行為以及所受的待遇,是否有不為人知的秘密?

戶外教學原意是為了提升環境意識(當然包含保育),但在目前參差不齊的戶外教學場域中,其實並非如表面那樣光鮮,背後潛藏著許多不被看見的問題。本會在參觀過全台多處戶外教學重點場所後,深覺許多潛在危險一直被忽略,為了更清楚的找出問題所在,本會已積極進行田野調查年餘,希望透過詳細的資料收集,以及各領域專業諮詢的協助,找出隱藏的問題所在,目的是提醒老師們安排此類參觀行程時得慎選,以免花了時間與金錢後所得到的是負面的教育。另一方面,本會希望透過教育消費者,讓消費者有正確的共識,進而影響各動物場所管理者朝向優質的方向經營。本文將以台南地區為例,歸納整理出該地區有動物圈養的戶外教學場域的隱藏問題,提供給讀者參考。

檢視七大問題

台南地區以動物為戶外教學素材的場域,相較於其他縣市占有較高比例,而且大多數還是公部門推薦的景點。但是,實地走訪不難發現,這些場所潛在有許多問題:

一、動物來源及其合法性:

台南地區五處戶外教學的熱門地點,都圈養著保育類野生動物。在調查中發現,有部分動物的年齡〈幼年〉及種類〈外來種〉皆令人質疑是否符合《野生動物保育法》的規範。如果這些教育場所持有的動物,合法性都令人質疑,如何能夠教育每年數千名前往參觀學生關於野生動物的保育知識?更甚者,野生動物走私的問題是否也因而被忽略?

二、動物飼養環境的問題:

這些場所的動物圈養空間及活動範圍都過小。大多數動物被關在狹小簡陋的籠子,因活動空間過小及單調的環境,時常出現緊迫及刻板行為。另外,圈養環境的清潔及衛生狀況惡劣,動物的生活空間裡常可見食物與排泄物混雜,甚至連參觀的空間也因狹小及簡陋而充滿腐臭的味道。再者,有些大型動物〈如老虎、熊〉的籠舍長年失修,安全性明顯不足。在如此劣質的環境下,動物的健康及疾病管理堪憂,且衛生條件與安全性也持續威脅參觀者。即使部分場所有廣大的場地,為了管理人員的方便,仍吝惜於供給動物更大的生活空間。

三、動物福利及動物權:

幾乎所有圈養動物的場所都以最省錢的方式來飼養管理,除了上述的狹小空間外,為了人員清潔方便及展示方便,園方並未依照動物習性及需求,將動物安置在適當的地方。常見鳥禽類被飼養在空盪的鐵絲籠或水泥地上,沒有枝條可供抓取,致使雙爪變形或肉墊磨傷。而為了管理方便,只要動物飼養在非籠舍的空間裡,便會被鐵鍊或繩索繫綁;而因繩索或鐵鍊過短,動物常被懸吊或緊勒著,且活動範圍也僅能繞著小圈圈來回。

另外,不論籠舍或外放空間都鮮少見到水盆及食物盆,可見在食物及水分的供給上並未依動物需求設置,也因此常見動物向遊客乞食,而部分遊客則以戲謔方式餵食不當的食物,即使有工作人員在場,非但不制止甚至加入玩弄動物的行列。這樣的照養條件下,園區裡許多動物的個體健康狀況明顯極差,連基本的生活條件都如此不堪,更遑論動物福利及動物權。

四、動物表演潛藏的問題:

為了吸引遊客,部分園區以動物表演為主要賣點,利用簡陋戲謔的節目設計,讓動物穿上滑稽的服裝,強迫動物表現不自然的行為,如:猴子、鸚鵡騎單車、猴子雜耍、鸚鵡走繩索、溜滑梯、大象吹氣球、豬運動會等等,這些都不是動物在自然環境下會表現的行為,而是訓練師強迫重複練習的結果。每隻動物都被訓練表演數種節目,所以,可想而知,幕後動物得花多少時間一直練習,而且在台上表演時,為了工作人員的方便,動物常是被綁著。出場表演時,常可見工作人員拎著短繩索將動物「吊」起,如此殘忍不人道的畫面卻在國中、小學的學生面前一再重複,學生並無法從輕蔑的節目介紹中認識動物的本性,反而是學到如何虐待動物。

這類表演的背後還有另一個隱憂:為了訓練方便,表演的動物多為幼年個體,也就是說牠們一生下來就被迫離開父母,在身心尚未健全前就接受訓練,所以,牠們的出生是為了被利用;再者,成體或是不受控制的個體被如何處理?相關單位並未追蹤,換言之,一場動物表演不只是表演檯上的個體被犧牲,還有幕後被製造來接棒的新生兒,以及不知被送往何處的超齡個體。試想有多少無辜的生命是為了不具教育意義的動物表演而犧牲?用這種素材來教育我們的下一代,還能期望他們會尊重生命嗎?

五、體驗與拍照的危機:

動物場所為了製造噱頭,大多會安排「動物餵食」、「騎動物」、「與動物拍照」等活動吸引參觀者,並且美其名為「難得的體驗」。在台南地區最常見的是坐在鱷魚背上拍照、與大蟒蛇、大象等大型或兇猛動物拍照。在這些地區,園方會極力鼓勵小孩試著去與這些危險動物相處、拍照,有些孩童甚至是被家長強迫去完成,這樣的「體驗」過程,民眾並無法了解接近野生動物可能發生危險,反倒是讓民眾誤以為野生動物可以輕易靠近,當他們下次遇到動物時,或許會想嚐試接觸,如此一來容易造成意外,尤其是一些被強迫的孩童,為達成父母的要求強忍恐懼的去觸摸或拍照,更易造成對動物的負面印象;這兩者都不是遇見野生動物的正確態度。

另外,在這些劣質環境中生活的動物是否有疾病問題?並沒有人可以保證;而餵食或觸摸的過程中,隨時有可能透過接觸而將疾病傳入人群。尤其當孩童摸完動物後,常常未洗手即拿食物吃,不只有疾病的虞慮,衛生也是一大問題。再者,動物也有其性情與脾氣,如果不小心引起動物發怒,民眾將陷於危險中,例如:被大象捲起、被蟒蛇勒緊、被鱷魚咬傷等等,都將造成可怕的後果。而爲圖方便及營利,園方販售的餵食用食物是一種到底,也就是所有動物都餵一樣的「飼料」,不僅動物吃到不適合的食物,餵食的量也因遊客多寡而忽多忽少,不但造成動物營養不均,因食物量的不穩定還會引起消化系統的問題,以及動物搶食的行為,而動物搶食時也容易造成遊客的傷害。

 

 

 

六、錯誤的教育內容:

大部分的動物場所對於飼養的動物缺乏專業性。在場區中對於動物或生態的教育內容寥寥無幾,反而是杜撰一些非動物本性的錯誤資訊、誇大渲染動物的療效,或是標榜自家的特殊及專業。結果造成參觀者的誤信且以訛傳訛,更甚者常與媒體合作,透過媒體不斷的宣傳這些錯誤訊息,這樣產生錯誤教育的影響是無法估計的!甚至於有飼主刻意將二種不同物種放在一起,想製造原自然界不會產生的品種,如:強迫獅子與老虎產生下一代,這樣的錯誤示範,不但會造成社會資源的浪費,也是錯誤的教育。

七、矛盾的動物利用:

有些場所自豪為該物種的專家,在遊客參觀場區後,大力鼓吹該種動物的食補效用,常常標榜一些誇大無醫學根據的療效,還會以許多名人的合照及媒體報導來廣告產品。常常是前面看到活生生的動物個體,轉個彎到餐廳變成一道補品,甚至於展示剛被宰殺的屍體,如此粗野對待動物的手法難道是我們希望傳給下一代的態度嗎?

環境教育法於六月上路後,生態教育及戶外教學場域的需求量增加是可預期的,而這些業者也正挖空心思想新花招,來爲他們的場所找新賣點;然而學生戶外教學的安排端看學校老師的選擇,但老師並非樣樣精通,在戶外教學場域的挑選上若缺乏專業資訊的協助,要求他們能找到專業且適合的場域是有困難的。為了避免因環境教育法實施造成更多旁門左道的劣質環境教育場所產生,本會呼籲環境教育法應有戶外教學場域評估與管理的配套措施,並且需要確實執行並落實定期檢視與修正;另外,提供專業資訊與各場域優劣評比的平台,以供老師們在安排戶外教學時的參考。

環境教育為提升民眾整體環境意識之立意良善,但以環境教育為招牌,實際卻是不人道並危害環境的教學場域或素材,是不該再被姑息的。提供更多的專業教育,是提升民眾意識的治本之道;也唯有透過民眾的自覺,產生消費者的篩選力量,進一步影響業者改善劣質的教育場所與素材,如此一來才可以達到制訂環境教育法的美意。

本系統已提升網路傳輸加密等級,IE8及以下版本將無法支援。為維護網路交易安全性,請升級或更換至右列其他瀏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