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取代動物活體解剖政策──簡介當前美國大專院校的動物權運動

動物與實驗
文/
旅美作家、動保人士 房曼琪

  目前在美國大專院校,有關動物活體解剖的政策,至今尚無統一的規劃,最後還是由各系院自己決定,因此,近年來,學生們紛紛主動爭取有權利不參予解剖。從紐約到維吉尼亞、奧勒岡、賓州等等,經過學生們的抗議,已在各校的心理及生物系內、在師生之間,能合理的討論是否有必要繼續這種殘忍的活體解剖課程(此模式在1987年制訂)。結果許多系院主任及教授允許在非正式的政策下,反對參予活體解剖的學生,有自由選擇的權利。目前已有24所大學為學生提供取代法,包括電腦模擬、圖形、塑膠模型、影片等等。

  沙拉.勞倫斯學院(Sarah Lawrence Collage)是東部頗有名望的學院,在1994年全校通過「學生選擇權政策」(Student Choice Police)。對於生物課上的活體解剖,學 生站在人道及宗教的立場(Ethical objection),有權反對參予,這項政策成立後,其他院校亦紛紛響應。

  在康乃爾大學不時有「學生人道對待動物會」(Cornell Students For the Ethical Treatment of Animals,此會與紐約大學學生動保會為美國大學中最積極活躍的組織)的抗議,且在1998年3月,由學生們一致通過,學生有拒絕活體解剖的權利。康乃爾大學在1998到1999年之間,校長Hunter Rawlings允許提供取代法給反對活體解剖的學生,不過在考試時,學生須以青蛙來辨認其生理功能與結構。為了促成「代替政策」(Alternative Policy)的通過,學生動物權益會特別邀請資深的教授們出面遊說,包括革新派的醫生教授們(神經生物學、解剖學及生理學等學者),他們認為取代法可以提供相等的教學功能。唯一不同的是舊時的活體解剖課程,往往將學生訓練成對於受苦生命的麻木不仁。在今日科技已高度發展,足可提供先進的取代法來滿足學生的請,因為不知有多少學生,為了良心上的困難,不得不轉系或在日後選擇其它行業。

  1991年在布萊恩.瑪爾學院(Bryn Mawr Collage),一名生物系的學生不忍作動物活體解剖,但因當時校方尚無代替教材,只好允許該學生不參予實習。對於有道德或心理困難的學生,校方並不因此對其排斥。愈來愈多主修心理、生物系的學生,基於上述原因,堅決反對在課堂內以傷害活生生的生命,來作為教學內容,因為站在尊重生命的立場對此種教育方式是值得質疑和否定。

  在1999年,瑪爾學院的學生動保組織,參照康乃爾大學的學生反對活體解剖的爭議過程,要求校方正式通過學生有權選擇取代法(Students Right Option Policy)。它們的努力得到學生環保社(The Bryn Mawr Green)的全力支持,且得到大多數學生的簽名請願,由環保社草擬取代法政策,在師生之間誠懇、理性的討論之後,該校終於允許,學生若是基於道德或宗教信仰的理由,反對參予動物活體解剖或實驗,可以依據明定的取代政策,選擇非動物模式的學習方式。

  由大學生、中學生帶動的反對活體解剖運動,正在全美各院校紛紛展開,因動物權觀念的普及,知識份子在學習科學、醫學、心理學等專業知識之前,應先具有作為文明人對生命的尊重以及應負起對動物的道德任務(Ethical responsibility),哈佛大學的法律系亦將開設動物權課程。

  今年,美國伊利諾州州議院已提出有關學生有權選擇代替法的草案,明定學生基於道德或宗教原因反對活體解剖(Vivisection and Dissection),不應遭到處罰或排斥,此法一經州長簽名,即可成立。

  在康乃爾大學,由「學生人道對待動物會」擬定的代替活體解剖政策是基於以下幾個理由:

   1.該校目前解剖課程是1987年制訂的規定,在這11年間,已發展出相當制度,精確有效的代替模式,不但人道而且經濟。

   2.在過去十年間,代替法已得到數十種具有權威性的科學刊物的肯定。

   3.許多學生對於動物活體解剖,有相當的心理困難,卻往往遭到某些師生的敵意態度,增加學生在學習過程上的心理壓力。

   4.代替法在日後將普遍實施,已受到大多數學生的支持。

   5.高品質的代替法不但具有相等的教學功能,市面上已可購得這些教育器材,比昂貴、殘忍的動物解剖,人道而經濟。

  基於以上諸種考量,此代替政策認為學生在開課的第一天,可申明自己欲採用取代法,以避免違反自己的道德感或宗教信仰,而被強迫參予殘虐生命的學習方式。相信在今後數年,代替法將普遍在各大學實施。(註)

  現今在歐美先進國家的大專院校內,學生動保活動遍及各校園,大學生挺身為受苦的動物說話,舉凡有關動物實驗及活體解剖方面的課程及實驗,必遭到學生們的抗議。在學校與學校之間,大專學生彼此合作提供,逐步為已過時的教學方式,通過以理性的對話,建立更人道的代替政策。開明而具有遠見的教育人士,亦能明辨歷史潮流,了解學生們的心聲,坦然接受在政策、制度、教學方式上的改良。

  據統計,在英國有百分之四十的民眾反對動物實驗及活體解剖,這是因為他們了解動物實驗的真相。在台灣,因為一般人對動物實驗仍相當陌生,致使已經飽受苦難的流浪犬,被充當教學器材,忍受殘酷的囚禁、手術及解剖過程,卻只能引起寥寥少數民眾的關懷與同情。 科學發展研究不論有多驚人,不要忘了其最重要的使命是不斷提供更合情合理,解決問題的方法。

  教育的目的是什麼?王陽明在【大學問】中,開宗明義的指出:「大學者為大人之學,大人者,以天地萬物為一體,視天下為一家。」王陽明可謂是中國的史懷哲。教育是培養知識份子應具有的高尚理念,人文道德精神,如果人類的文明不斷的製造對動物的迫害,那麼,這種文明必須在良心上,作澈底反省與檢討。

註:美國已有六十多所醫學院廢止動物實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