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實驗動物,幫助我們思考生命!

動物與實驗

 

本文為4月26日「高中生物教師研習營」部分講義內容
 
從SCID小鼠說起
  SCID小鼠,近年來已成為一種重要的實驗動物,自從一九九五年至今,每年約有兩百篇應用SCID小鼠於腫瘤的相關研究之文獻,專家認為,應用腫瘤移植到SCID小鼠建立模式的方法已趨成熟。
 
  SCID是Severe Combined Immune-Deficiency的縮寫,一九八三年被Bosma等人發現,這種小鼠因為基因缺損,牠的B細胞與T細胞皆不能完成V(J)D重組,導致B細胞無法有效的生合成免疫球蛋白與T細胞受器,進而發生低免疫球蛋白血症。醫學上,將牠的不幸,化為了解人類腫瘤所可能產生的變化以及診治之道的動物實驗,也就是應用牠的嚴重免疫缺陷,加以某些其他基因的導入,使牠不會排斥所移植入的人類腫瘤細胞,做為「活體細胞培養基」,這些不同品系的SCID小鼠,由於免疫缺陷較裸鼠完整,大有取代裸鼠做為人類腫瘤動物實驗的趨勢。
 
  以上這兩段敘述,經常見於討論實驗動物的文章。當醫學界在使用諸「腫瘤細胞在活體之轉移能力與機制」或「治療策略與免疫系統間之交互作用」等字句時,想到的當然是征服人類癌症的遠景,而不是小鼠在生命過程中,所感受到的恐怖痛苦。
 
  十幾年來,儘管反對動物實驗的人士大力抵制「以人類為中心」的傳統生命倫理觀念,動物實驗的數量仍是有增無減。加以基因科學發達,以基因操縱來繁殖類似這些SCID小鼠,竟被認為是非常先進且的必須的工程,使人扮演上帝的角色,很諷刺地更上一層樓。
 
  實驗小鼠對人類的犧牲與貢獻,從下表可窺見一二,這是台灣國科會國家實驗動物繁殖及研究中心所生產的實驗動物,牠們供研究的疾病包括:
 
 
小鼠 (乳癌、白血癌、腦癌、肝癌、澱粉質變性、自我免疫性、兔唇、水腦症、免疫T細胞缺乏症、多發性動脈炎)
大鼠 (高血壓、中風症、糖尿病、關節炎、肥胖症、大腸癌、睪丸間質細胞癌)
倉鼠 (癌細胞轉移、牙週病)
天竺鼠 (維他命缺乏症、皮膚黑色素癌、肺結核)

 

倫理上的正當性? 
  不要說現在和未來,光是從醫學史看,若沒有動物實驗,諸如破傷風、百日咳、白喉、麻疹、德國麻疹、小兒痲 症、肺病、腮腺炎的疫苗是怎麼產生的呢?這就是主張動物實驗在倫理上有正當性的人士,所經常提出的講法。
 
  然而反對動物實驗的人士也主張,基於物種進化過程中承受的不同生存壓力,已使物種與物種之間,有著從細微到巨大的各式差別,譬如心臟血管與神經系統,互動極其複雜,使各別物種在受到刺激時,有許多不同的反應,因此,以某種動物做實驗的結果,並不能適用於他種動物。
 
  曾經有個例子,實驗者將小鼠和貓的血液阻斷回流,造成腦部缺血的人為中風,並投以二十五種化學劑,證明可減輕這些實驗動物的中風現象,但是後來用在人身上,無一奏效,原因之一是人類乃長年累月積蓄的體內化學環境導致中風,和實驗動物在健康的狀態迅速人為中風,完全不同。
 
  晚近反對動物實驗的人士,也常拿中風等人類常患的疾病,來反襯動物實驗在生命倫理中的荒謬性。他們說,一般情形下,動物不暴飲暴食,絕少中風,卻好端地被拿來做實驗動物;動物不嗜菸酒毒品,卻被餵食這些對肉體有害的物質,以實驗來找尋人類上癮後如何解癮;人類該研究的是如何不要濫用自己寶貴的生命,以及不要波及其他本來無辜的生命。
 
  而越來越多的實例,提到很多從事動物實驗的專業人員,難逃良心譴責。他們眼看著生動活潑動物(當然,不包括那些基因改造過的實驗鼠,譬如SCID小鼠),在實驗中成殘或喪命,還必須一步步地記錄下整個恐怖的過程,實在是一大折磨。最慘的是這些專業人員不能以漠然待之,因為不投入感情,根本無從觀察動物反應,亦失去實驗的目的。
 
  請問,任何有倫理上正當性的事情,會讓正常的人感到情何以堪嗎?這已不是「以人類為中心」或「以各別動物為中心」的問題,而是對「生命」無法交待的問題。我們知道殺生是殘忍的,但是繼續吃葷,這和我們縱容動物實驗,只要不必親眼看見就行了,是同一種心態,卻並不表示它在生命倫理上有正當性。
 
哪些動物在為我們犧牲?
  在提到動物實驗時,通常的專業文章絕不會用到「犧牲」這兩字,而是以建立「實驗動物模式」六字帶過。人類目前有十大死因,除了意外事故(包括自殺及藥癮致死)之外,幫助建立起這些模式(包括實驗模式、自發模式、負模式與孤兒模式)的動物很多,分列於下:
 
 
惡性腫瘤 (如鴨、犬、小鼠等)
動脈硬化 (如兔、豬、犬、大鼠、鳥類及靈長類等)
心肌疾病 (如犬、貓、敘利亞倉鼠、火雞)
糖尿病 (如中國倉鼠、南非倉鼠、紐西蘭白兔、小鼠、犬、貓、靈長類等)
慢性肝病及
肝硬化
(待查)
過敏性肺炎 (如牛、馬、天竺鼠、大鼠等)
高血壓性疾病 (如小鼠、雞、兔、犬、馬等)
氣喘及肺氣腫 (如兔、小鼠等)
腎臟疾病 (大鼠、小鼠等)

 

  實驗動物的解剖、生理、發育、飼養、疾病、治療、手術等,自一九七○年代以來,已自成一學問。早年實驗動物多用於人類囊腫纖維化、高血壓、糖尿病及老年癡呆症,晚近越來越多用於研究致癌原或毒物環境對人的影響;譬如全球蔓延的愛滋病,動物實驗在其中也相當重要。
 
  但是自從動物權利大受鼓吹以來,美國科學界也發起「三Rs」運動,意即盡量使用取代(replacement)動物實驗的方式去做研究,降低(reduction)為了取樣需要的動物實驗數量,以及改進(refinement)動物實驗的內容,減少動物痛苦。這幾年,實驗動物犬、貓的市場每年穩定消退七﹪,與此大有關係。
 
  然而,實驗動物界仍認為犬、貓有其不可取代性,譬如犬在慢性毒理學試驗與藥物動力學分析上,為法定的標準實驗模式;貓則一向在神經學研究上扮演不可或缺的角色,而在獸醫教學乃至於人醫外科技術的訓練及開發上,犬貓也一直是最基本的實習用動物。不過,據最近一份調查顯示,最後這點即使在台灣,也受到獸醫系師生挑戰。
 
反對動物實驗的風潮:興起與持續 (內容詳課堂)
  一、知覺與痛苦
  二、痛苦與生命
  三、活著與讓其他生命活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