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大象皮革市場興起

動物與保育
文/
Lauren Kearney, One Green Planet / 翻譯:吳侑達 / 編輯:林均翰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大象皮革市場興起

每一天,都有百隻大象因為自己的長牙遭人獵殺。保育人士因此發出警告,如果人類再不採取行動,2020年非洲象群可能便會全數消失。幸好,世界強權並沒有坐視危機惡化,已經著手制定更嚴格的法律,管制象牙買賣活動。然而,就在各國領袖專注處理象牙之際,美國進口的象皮及大象皮革,在過去十年整整增加了一倍

儘管大象是瀕危物種,但只要滑鼠一點,人們就能輕易入手大象的皮革。上去亞馬遜(Amazon)、eBay,及其他線上購物網站一看,象皮製的手提包、腰帶、鞋子,甚至連車內的皮革都是處處可見。這些產品會如此氾濫,是因為獵象取皮跟盜獵象牙很不一樣。後者是非常嚴重的犯罪,會受到重懲,但如果是前者,通常是完全合法的。

象皮買賣,管制條例漏洞多

不管你信不信,但只要遵守華盛頓公約(CITES)其實不甚嚴格的管制條例,任何人都可以購買,或是轉賣大象皮革。但究竟為什麼大象這一部位的身體可以合法買賣,另一個部位卻不行?這是管制條例中很奇怪的漏洞。

舉例來說,如果想要合法購入大象皮革,那來源要是來自合法撲殺的大象。據大象皮革的製造廠商所言,一旦某一區域內的象群數量過多,對周遭的部落及野生動物造成威脅,就可以撲殺取皮。不過這樣的「保育」撲殺,除了正當性令人懷疑之外,也造成另外一個麻煩,那就是買方永遠不知道自己買的手提包、腰帶,或是其他商品究竟是為人「撲殺」,還是「盜獵」的大象。

「這是大象的衍生商品裡,最不為關注的部分。」國際愛護動物基金會(IFAW)的拉封丹(Peter LaFontine)說。「不過就消費心理學的角度來看,皮革跟象牙買賣的問題其實很相似。交易時,因為賣方通常不會附上(合法獵取的)證明,也不會主動提供,買方很容易會覺得自己是在合法消費,沒有對動物造成傷害。」

象牙、象皮法規大不同,為什麼?

拉封丹說,美國漁業與野生動物署(U.S. Fish and Wildlife Service)曾表示,管制象牙以外的衍生產品不需要管制,因為「沒有證據顯示,買賣大象其他的身體部位,會導致盜獵案例增加、模式改變,或是進一步惡化非法的象牙交易」。

然而,國際愛護動物基金會和國際人道協會(Humane Society International)蒐集到的資料正好相反。

他們發現在2003到2012年間,美國其實是象牙以外衍生產品的進口大國,共有3萬3184件象皮製品,還有5萬7844件皮革製物。

「值得注意的是,美國進口的非洲象皮數量還在增加(註:二十一世紀初時,平均一年有797件。十年左右後,上升到2123件)。」拉封丹說。

雖然象皮可能不如象牙搶手,但消費者對其的需求,依然造成許多大象不幸死亡。可惜的是,鮮少有人關注這項議題。要是再沒有人願意正視問題,那這種美麗的生物,恐怕很快就會消失不見。

我們能做什麼?

我們想到「大象」時,心中浮現出那種形貌雄偉的生物。現在,網路上到處都找得到販賣牠們皮革的商店,但為了一雙象皮做的鞋,就要把牠們逼上絕路,這樣真的值得嗎?請務必記得,每一項產品,只要是由動物的身體部位加工製成,就會導致牠們受苦,最終死亡。請各位廣發這篇文章,告訴大家買賣象皮可能會帶來怎樣的後果。

原文來源:Ivory Might be On the Way Out … But Elephant Leather Sales Are on the Rise

【臺灣也使用象皮嗎?】

據本會初步調查,與美國將象皮用在皮革製品上的方式不同的是,製乾的象皮在臺灣可用在中藥中。

衛福部中醫藥司的網站上顯示五種成藥皆標榜著「去象皮」,說明該類藥品過去可能有加入象皮,目前則是沒有添加的,這表示了象皮在中藥的使用上已逐漸被取代。

另外,因為臺灣並非是產象皮國家,必得經由進口。經查經濟部國際貿易局的網站( 詳如附檔)發現,目前還是可允許乾象皮輸入國內。

如果象皮在國內的中藥市場幾乎微乎其微,且非是中藥使用的必需品,又何須開放這個窗口允許其進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