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實驗教學使用動物 中醫大學生改革建言書

動物與實驗

引言:

中國醫藥大學中醫系王同學有感於該系生理學使用活體動物的實驗課程在系上大多數學生看來,既無使用動物之"必要性",也無科學上的進展,純粹只是為了教學而進行實驗。因此在蒐集多數同學的意見後,王同學撰寫公開建言書,向系上教授表達意見,希望廢除於教學實驗中使用活體動物:


 

在本學期的生理學實驗中,第一堂課時,我們以解剖青蛙當作學習生理機制的方法,即使部分同學曾有過動物實驗的經驗,但對於多數學生來說,這是在教育過程中第一次活生生肢解一個仍具有生命的個體。在後續的課程中,我們陸續以蛙、大白鼠、白兔為觀察對象,試圖重現課本中曾經習得的生理學知識。雖然每次進行實驗前總會施以適當的麻醉方法,讓動物的痛苦減至最低,但實驗過後我們不停地反思,到底犧牲了這些生命能換來什麼?對於我們在學習中醫之路上又有什麼貢獻?

英國生理學家Marshall Hall曾提出規範動物實驗的五條戒律,其中之一是:「如果靠觀察可以獲得所需的資料,則不需進行動物實驗。」對我們而言,若要觀察這些動物在特定條件下的生理反應,看影片就足夠了,進行這些實驗不僅無助於獲得更佳的學習效益,也無益於未來臨床之所需。在美國與加拿大,至2014年8月為止已有高達97%的醫學院校──包括許多頂尖學府如:哈佛、史丹佛、耶魯──不使用任何動物於其醫學生課程(註1),如果國外的醫學院校皆開始以非動物教學法取代動物的使用,相信我們也能在師生的合作下,改以符合現代化且學習效益更佳的課程來取代動物的使用。

為了進一步探討在生理實驗中使用動物教學是否有其必要性,我們將本學期使用動物之實驗項目、實驗目的與所使用動物的數量整理為下表:

編號

實驗名稱

實驗目的

使用動物(數量)

1-1

細胞的環境液體

瞭解等張溶液、高張溶液和低張溶液之意義與液體環境對活細胞之重要性。

(每組5隻,

共約50隻)

1-2

纖毛運動

瞭解物體在纖毛運動下移動的情形及溫度對纖毛運動的影響。

1-3

精蟲運動

瞭解精子形態及其在液體中移動之情形。

2-1

青蛙坐骨神經-腓腸肌標本之製備

熟練神經肌肉標本之製作,以備供做其他生理實驗之用。

(每組3隻,

共約30隻)

2-4

蛙神經肌肉標本之刺激

瞭解不同刺激對於肌肉收縮之影響。

2-5

肌肉收縮的種類

瞭解肌肉收縮的方式。

4-3

連體蛙心跳動之觀察

 

(1) 觀察藥物及冷熱對蛙心跳頻率之影響。

(2) 觀察蛙心作Stannius氏結紮之結果。

 

(每組3隻,

共約30隻)

5-1

大白鼠腎上腺摘除之影響及觀察

觀察腎上腺摘除對大白鼠維持生命能力之影響。

大鼠

(每組1隻,

共約10隻)

8-2

動物呼吸之調節

熟悉一般哺乳類動物的呼吸生理實驗操作法及瞭解神經對呼吸之影響。

白兔

(每兩組1隻,共約7隻)

在本學期共六次的生理實驗中,有五次使用動物作為觀察對象,不論是使用青蛙、大鼠或白兔,所進行的實驗均為教科書上已明確敘述之生理機制(例如:肌肉收縮、心跳頻率、呼吸頻率等),倘若學生在實驗前已充分了解背後所蘊含之知識,那麼犧牲這些動物還有其必要性嗎?我們也不斷反問自己:「這些實驗與成為一位符合現代需求的中醫師有何相關?」而規範實驗動物之動物保護法第十五條亦指出:「使用動物進行科學應用,應儘量避免使用活體動物,有使用之必要時,應以最少數目為之。」若犧牲這些動物無法換來寶貴的知識,我們冀望在非必要的情況下,能以非動物教學法取代動物的使用,減少不必要傷害。

現今已經有許多成熟的、非動物的電腦輔助學習方案(Computer-assisted learning, CAL)可供使用,亦可透過問題導向學習(Problem-based learning, PBL)針對不同生理主題進行師生間的教學互動。以肌肉收縮為例,負責該主題之學生先以簡報方式介紹其原理與機制,探討不同刺激可能造成之影響,再配合觀看已錄製之生理實驗影片。

若要與臨床銜接,亦可在老師或本班物理治療師的指導下,以同學為對象,用電療貼片的方式給予肌肉適當的刺激,觀察其收縮現象,相信一方面能免去動物之使用,另一方面也可達到更佳的學習效益。

針對其他的學習主題,也可參考Dr. David Dewhurst所推出的生理學CAL互動程式(註2),其優良的模擬軟體已經被多國的大學廣泛採用,除此之外,在教育部於民國100年3月發函至本校的公文中,亦提供了善待動物組織(PETA)建議以替代方式取代活體動物教學相關的附件資料可供參考。

台灣的醫學院校使用動物的歷史已有數十年,部份是由於傳統一貫的做法,部分是因為缺乏使用替代方案的技術。由於教學非屬研究,所教給學生之學說理論或技術操作,都不是新的發明成果,因此不需要每次都用活的動物作教學工具。

我們並非完全反對動物實驗,而是認為在生理實驗中動物之犧牲實非必要,犧牲生命若無法換來寶貴的臨床與醫學知識,那豈不愧對這些無語的良師。期望除了3R(Replacement, Reduction and Refinement) (註3)原則外,將我們引以為傲的負責(Responsibility)與尊重(Respect)之理念導入課程中,並透過更符合培育現代中醫師的方式,達到教學之目標。

 

註1. Physicians Committee for Responsible Medicine, “Schools without Live Animal Use in Medical School Curricula,” Aug. 6, 2014 < www.pcrm.org/research/edtraining/meded/medical-schools-with-no-live-animal-laboratories>.

註2. Sheffield BioScience Programs < www.sheffbp.co.uk>

註3. Russell, W.M.S. and Burch, R.L., (1959). The Principles of Humane Experimental Technique, Methuen, Lond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