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就科學和道德論鹿茸及替代中藥

動物與保育

中藥處方的主要目的在於強健器官,過去20年來,中藥受到西方國家的支持與肯定,已經成為西藥的輔助藥物,甚至於取代了某些西藥。 

身為一中醫師,常常遇到病人詢問我,關於動物性中藥材的使用問題,這些藥材從熊膽、蟾蜍、蛇膽、壁虎、龜殼、海馬,到犀牛、鹿茸等等。由於愈來愈多的西方人,從肉食主義轉為素食主義,加上世界性的動物權運動,帶來的倫理思維,使得取得這些動物性中藥材的殘酷血腥,開始成為人們關切的問題。

由於道德的覺醒,目前中醫師已經開始用純草本的中藥,取代動物性中藥,以避免造成動物的傷害及痛苦(很多的草本植物,其臨床上的功效,是與動物性藥材相似的),這是也醫學的真正意義- 憐憫所有有知覺的生物。所以在中藥的研究上,我們也應該要積極的學習使用替代藥材,以符合人類倫理思維上的進展。

 

這裡我要特別介紹其中的一種藥材:鹿茸

取得鹿茸的方式,是血淋淋從鹿角割下連著鹿茸的皮膚,這對鹿造成極大的痛苦。依據美國動物福利法,鹿是受法律保護的動物,而不是經濟動物,台灣的動物保護法應該要有更嚴格的規範,保護這些動物免於被獵殺的痛苦。 

傳統來說,鹿茸是治肝火、肝風、濕熱、毒熱等所謂的「熱病」,這類疾病的症狀包括高燒、頭痛、頭昏眼花、紅眼睛、肌肉痙攣、抽搐、精神錯亂等,有時還會失去知覺。以西方醫學的角度來說,諸如發燒、肌肉痙攣、抽搐和失去知覺等症狀,是屬於嚴重的中樞神精感染,出現這類症狀病人的,必須要馬上就診,施以抗生素或抗病毒素的藥物,以對抗微生物感染所導致的流行性感冒、腦炎、破傷風、瘧疾、 AIDS和腦膜炎等,這些嚴重的感染性疾病,病原已經感染中樞神經,甚至部份腦組織,需要即刻使用管制性的鎮定藥物,如靜脈注射的抗痙攣藥物,或是服用肌肉鬆弛劑,而不是鹿茸。 

雖然傳統上,鹿茸常被使用於這類急性感染疾病,但那是在還沒有抗生素與抗毒素時代的一種實驗性治療,況且並沒有臨床上的實驗,可以證實鹿茸能夠治療這種威脅生命的感染性疾病。

以我25年的臨床經驗,中藥在治療器官功能失衡到衰竭的慢性症狀,確實有很大的療效,但是也有可以替代動物性藥材的純植物藥或西藥。而最重要的,不管在東方或西方,草藥或西藥的使用,都需要輔以預防性的健康措施,例如正確的飲食、足夠的營養、運動的習慣以及良好的情緒等這些維持健康的基本要素。 

作為一個有文明的國家,中藥的研究方向,是應該要開始擺在解決傳統中藥材中涉及虐待動物的倫理議題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