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動物福利與政治服務的省思

動物與保育

動物交換──披著保育外衣的政治交易

熊貓當然不會主動成為政治外交的禮物,也不會主動選擇要來台灣,不過,人類的政治意圖決定牠們被物化的命運,中國大陸早己替團團圓圓選擇去台灣當禮物。而台灣,從一開始的「租借說」以至於「贈送說」,大家對究竟要以什名義進口都很有興趣,動物保育的觀點總是被輕忽且淹沒在一堆政治迷陣裏,焦點只在國家主權的政治辯證。無論如何,這件事情最後拍板定案為,「想盡辦法鑽漏洞」決定簽定「交換動物」的方式,迴避國家主權爭議。

動物交換不但與保育完全無關,反而是負面的生命教育題材,生命怎能當成友情的禮物互換呢?光是動物經長途輾轉運輸及適應新環境所帶來的壓力,對動物就足以構成傷害。況且,地球暖化如今益發受重視,此項動物交換簡直是長途運輸的耗能高碳活動,離開原生地的貓熊還要被關在全天的空調密閉的高貴環境裏,對呼籲「節能省碳」的馬政府簡直一大諷刺。再者,台灣回贈的是長鬃山羊及梅花鹿,將牠們流放至自然環境與台灣故鄉完全迥異的北京,產生適應上的問題,堪稱為此事件最無辜的受害者。

台北市議員簡余晏質詢郝龍斌市長時要求台灣黑熊也應受同等待遇時,市長回答:「貓熊與台灣黑熊兩種動物的種類與價值不同」,我們不清楚市長所謂二種動物的價值不同的真正涵意是什麼?但我們要鄭重強調的是「生命的各種形式都是獨特的,不管它對人類的價值如何,都應受到尊重」。相較於命運宛如金包銀的貓熊即將要來台住豪宅,木柵動物園的黑熊歹命子,被囚禁於沒有足夠的豐富化環境,因此有「重覆性行為」、「繞圈圈」「無精打采」等行為,難怪有人將動物園比喻為一「精神病園」,而其中的動物就是被囚禁的病患。

事實上,動物園著眼於引進熊貓,不過就是希望引進明星商品,還記得墾丁海生館引進的白鯨嗎?其中二隻在抵台不久即死亡。貓熊就是金錢,可以想見珍奇動物的魅力總是大受歡迎,不過不是珍奇的,或己過了民眾嘗鮮期的過氣明星如無尾熊呢?牠們畢竟只是被消費與剝奪價值的商品,熱門期過了幾隻生病死亡也無人聞問。貓熊最後也是如此,終究只是被當作「表演的動物」滿足人類好奇心,每個新引進的都是一時的娛樂效果,過幾年等到沒有誘因後,園方還會再度引進明星物種。

倘若熊貓引進,台北市立動物園能藉由貓熊吸引而來的龐大商機,改善其它非明星動物的圈養環境及設施。此外,國內主管機關藉由此次事件所引發的爭論,而重新檢視本土保育經費的分配及重視圈養動物的福利議題,或許是貓熊來台帶來的唯一附加價值。

 

動物戲謔──藐視生命的政治作秀

貓熊事件在政治名目裡打轉,與此同時,在圍城事件中,豬也成為政治的祭品。王世堅帶著三隻小豬在身上劃字,然後帶到喧擾的抗議現場,讓三隻小豬在群眾吵嚷的拒馬前驚慌失措,如同拋棄式的商品一樣用過即丟,最後不知所蹤。還記得嗎?民國八十七年十月二十八日,民進黨籍立委候選人徐宜生大鬧於宋楚瑜晚會現場,將無辜的仔豬拖上街頭,拋擲於十數公尺遠,小豬當場摔死一隻,有的骨折,有的奄奄一息。隨著時間輪轉彷彿再現,一概而論,二人都是在虐待動物來達成個人做秀的政治手段,只是虐待的輕重差別罷了。

不管保育團體再如何極力呼籲,我們的生活似乎籠罩在政治中,不管是要達到政治和解或是政治爭議,政治人物以動物來當成替代品,都快成為老戲碼了,人們喜好以動物凸顯某些議題,卻不願意以身試想,將動物看成是跟人一樣有生命、需要被照顧的對象,何其自私,如果人類在利用動物作為實驗、牲品、奴役….的長久歷史之後,是否也應該回饋一點東西給動物,在最起碼的飲食、食物之外,也請勿再將動物看成無生命體的「東西」。

看看美國總統當選人歐巴馬自稱「這是大事一件」就是養一隻狗,而且他可能要以認養的方式,收容一隻流浪犬,品種為「他自嘲和他一樣的雜種的流浪狗」。「歐巴馬認養一隻雜種狗」為目前全美發燒的話題,同樣也帶動民間的一股認養潮流,美國歐巴馬以政治人物做了相當好的教育意義,帶動「以認養取代購買」風潮。反觀台灣相繼發生披著保育外衣的政治交易──動物交換,及戲謔動物的政治手法,毫無進步!我們應當認真看待這些因政治而引發的動物受害事件的效益,動物們並沒有黨派及政治信仰,當牠何其無辜地成為政治祭品時,我們是否應更嚴肅看待什麼是動物保護教育?身處國家政治權力高位的人物應如何詮釋動物教育意涵,應當想想這些動物政治事件帶給民眾的訊息,事實上對於台灣動保教育完全沒有正面意義,反而是個傷害。

 

因此我們再度重新要求二點:

1. 停止利用動物作為政治服務:請政治人物不要再將動物當成辱罵人的代名詞,不要利用動物作為抗爭場所的道具,不要當成政治外交的工具。

2. 立刻建立公私立動物園評鑑機制:台灣現有的動物園素質一向參差不齊,缺乏設立及管理的標準,希望貓熊來台除了政治服務之外能喚起主管機關重視動物園的環境設施,依照各別動物習性及照料,落實物種平等的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