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講座報導】狐狸森林中的真相 原來皮草離生活那麼近

你知道皮草製品不是只限於貂皮大衣等奢侈品嗎?你知道剝取毛皮的最佳節氣是二十四節氣的哪一天嗎?你知道繪本《小狐狸的媽媽 媽媽的小狐狸》原本主角不是狐狸而是狗嗎?你知道皮草和COVID-19的關係嗎?在週日(11/13)上午,我們跟隨專職插畫家施暖暖與「動保龍捲風」粉專創辦人龍緣之一起走進無處不在的皮草世界,探索狐狸森林。

皮草動物是什麼?

皮草(fur)動物指的是毛髮比較長的動物,通常是指狐狸、水貂、貉、海豹等野生動物,甚至有將貓、狗、兔等同伴動物毛皮做成皮草製品,如背心、大衣、包包等奢侈品,以及吊飾、玩偶、逗貓棒等廉價商品。中國是最大的皮草生產王國,光一件兒童背心就要用掉4隻貓的毛皮、一件立領成人背心則要使用21隻貓皮,毛皮的使用量十分驚人,全球每年至少數千萬隻動物因此死亡,其中有95-99%皮草動物養殖場終生囚禁這些動物,讓其在狹小牢籠內不斷繁殖、擠壓,甚至是非人道方式慘忍的殺害獲取不到一歲的動物毛皮,餘下的動物屍體便隨意丟棄掩埋,或是再餵給同類食用,造成動物與動物之間疾病的傳染以及環境(水、空氣、土壤)汙染。

臺灣每年進口25萬隻動物的皮草,這些大量的皮草本身都攜帶重金屬如六價鉻、甲醛、鉛等致癌物質,嚴重會導致男性不孕。但是這些毛絨絨製品卻充斥在市面當中,民眾唾手可得,甚至是相當的便宜,50元就可以買到一大包皮草毛球。一般民眾如果擔心自己所選購的品牌是否有參雜真的皮草,可以上國際零皮草聯盟(FUR FREE RETAILER)做查詢,或是上亞洲零皮草網站關注皮草議題。

毛皮動物本身為了禦寒,毛皮長得最豐厚的季節便是冬天,養殖場剝皮最佳時機點便是二十四節氣的「小雪」前後,也與人們冬季和春節添購新衣的時機不謀而合。跟著緣之出版的《尋找動物烏托邦:跨越國界的動保前線紀實》第五、六章中更是可以一窺中國北京和北歐芬蘭毛皮大廠的真實面貌,為了有肥美豐厚的狐狸毛皮,配種出只有在養殖場可見的「藍狐」,身形比一般狐狸更加巨大豐腴,從2-3公斤的體型培育到16-19公斤。

《小狐狸的媽媽 媽媽的小狐狸》創作理念與設計

相信大家都不知道全台第一本皮草議題繪本《小狐狸的媽媽 媽媽的小狐狸》原本的主角是狗,緣之和暖暖發想的初衷是想以更貼近生活的同伴動物為主,經過討論後還是覺得不適合,在臺灣狗是被當作寵物在飼養,不會將牠的皮毛作成皮草,加上緣之喜歡狐狸,有觀察訪視過國外狐狸養殖場的經驗,便把對象改為了「狐狸」,由擅長似狐繪的暖暖歷經兩年完成。

繪本中狐狸母子親子分離的故事是真實發生的,從前後專文可見緣之綜合了她的朋友在路上撿到的養殖場北極狐的經驗,以及在北歐芬蘭農場動物庇護所見到名叫Otto的小藍狐的觀察。其中畫面的神祕安排-卡車開在路上會掉下動物、三角形屋頂的繁殖屋,都是比照養殖場如實呈現的。連美麗的展示櫥窗、路人的衣物,一件件動人美麗的商品也全都是狐狸毛皮製品,呈現出「狐狸森林」的即視感。

另外,插畫家暖暖設計了許多巧思:從類毛皮紙質的特殊書衣,到蝴蝶頁佈滿毛皮動物-狐狸、兔子、貉、水貂、貓,無處不是毛皮動物的身影。整本書左右都能閱讀的設計,讓讀者能從狐狸媽媽和小狐狸兩邊的角度去看待親子被迫分離的故事,最後究竟狐狸母子有沒有團聚也是開放性的結局,讓讀者保有想像的空間。其中,暖暖設計了如天使般存在的一隻白鳥,每一頁都溫柔地守護在狐狸母子身旁,雖然背景是冷色調,但狐狸卻是鮮明的橘紅色暖色系,讓讀者能一眼識別主角的所在。其中被小狐狸誤會是媽媽的動物-狗和兔子,兔子就是皮草動物的大宗。在狐狸母子互找所經過的甜根子草原,全數向右邊傾斜,與鳥翅一同指向正確的尋找道路,如讀者心繫希望牠們團圓的心願,為殘忍的皮草議題添上一絲溫暖。

目前繪本《小狐狸的媽媽 媽媽的小狐狸》已經二刷,暖暖也設計相當多周邊商品:明信片、別針、印章和貼圖,也都是狐狸圖騰,歡迎有興趣的民眾購買及追蹤緣之和暖暖的粉專。今天參加與會的老師與夥伴,關懷生命協會也將於會後抽出十名幸運兒贈送六張一組價值$250的明信片。

如何識別真假毛皮?

最直接的方式就是「燃燒法」,在活動現場緣之以外套毛邊飾品作為示範燒給大家看,真的毛皮用打火機點燃後,會有烤肉的燒焦味,烤焦的部分只要一撥就會化為灰燼;人造皮草則是會呈現打結狀態,與烤肉味截然不同的味道。主要是真皮草的成分是動物性蛋白,人造皮草(faux fur)則是聚酯纖維,人造皮草雖然摸起來幾乎可以以假亂真,但實測結果卻是大相逕庭。當然至店面選購時店員不可能讓你燒商品,民眾可以透過詢問店員或看吊牌成分自行判斷,當然最好是有疑慮的商品能不買就不買。

如果民眾也想分辨家中衣物、飾品包包是否真的皮草,可以捏著毛邊的一頭,由根部剪下一小戳試燒,或是用幫毛小孩梳毛時掉下的毛來實驗,過程當中,緣之也提醒大家記得準備一杯水在旁邊以防萬一喔!

皮草議題和COVID-19的關係

根據中國流行病學首席專家鐘南山在2010年表示:當代傳染病有60%至80%與動物相關。臺灣大學獸醫學院教授劉振軒研究發現:「水貂本身對SARS-CoV-2很敏感,同時體內具有ACE2接受器(receptor),在自然感染的動物中,水貂是唯一會在人和動物之間相互傳染的動物。」而全世界最大皮草交易市場需求最大的就是「水貂」,皮草大廠通常同時養殖水貂、貉子、狐狸等動物,可以說聚集許多動物的皮草養殖場是新冠肺炎重災區。丹麥在2021年底不得不淘汰1500萬丹麥貂皮,並禁止貂皮養殖。響應疫情,荷蘭也因此將2024年禁止水貂養殖的計畫提前到2021年實施,同時也在研發水貂、貉用新冠肺炎疫苗,希望能降低養殖場感染率。

中國政府則在2021年宣布暫時禁止野生動物交易活動、建議消費者遠離 「野味」,但是中國第一大野生動物就業產業人員就是毛皮動物產業(760萬就業人數、產值3894.83億元),其次是食用動物產業(626.34萬就業人口、產值1250.54億元),代表毛皮產業根本不在管理之列,如貂、狐、貉等可能帶有病菌的皮草製品仍流竄全球,連屠體都可能魚目混珠充當其他肉品跟著銷售至中國各地,而最早爆出COVID-19的武漢華南海鮮批發市場,依然有許多動物交易在進行著,我們能做的就是盡量避免購買皮草製品,才能有效地遠離病毒和有害物質。

相關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