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動保教育新知】不再是工具:工作犬福利的新視野

本次動保新知引自——Cobb, M. L., Otto, C. M., & Fine, A. H. (2021). The Animal Welfare Science of Working Dogs: Current Perspectives on Recent Advances and Future Directions. Frontiers in veterinary science, 8, 666898.

本篇文章為回顧型文章(Review),旨在探討近年來工作犬動物福利的相關科學研究進展。在全球各地中,工作犬以各種角色出現在我們的生活中,從協助警察嗅出炸藥、協助牧羊到成為臨床治療夥伴,這些犬隻不僅是「工具」,更逐漸被視為人類的合作夥伴。在近年來動物福利領域的典範轉移下,逐漸將人犬關係中從人類視角典範,轉移至人犬雙方關係的倫理考量,即在工作犬的動物福利中開始重視「牽繩兩端」的各自需求,以確保雙方的福利與價值是能對等互惠的。

本篇研究針對2011至2021年之間關於「工作犬」動物福利科學的相關研究進行彙整,並以動物福利的五大面向分別進行檢視,期望透過梳理目前學界的前沿研究,刻畫出人類與工作犬關係的新樣貌。

從「工具」到「同事」的倫理轉變

在過去,我們看待工作犬時,重心往往放在人類受益的一面,然而,近年的動物福利倫理開始強調,犬隻也是有感知、情緒與需求的生命個體,犬隻的生活品質不應該被工作所掩蓋,而是應該透過工作獲得更多的正面經驗,這樣的觀念轉變,讓工作犬逐漸從「被使用」的角色,轉變成「值得被保障同事」,因此,在「人犬互動」的方面,部分研究開始探討訓犬師與工作犬之間的依附關係,既有研究指出,不同訓犬員會導致工作犬的工作表現差異,而這些差異是來自於犬隻與人類的性格互動,但目前對於應由單一訓犬員或多位訓犬員進行訓練,研究仍充滿分歧,同時,訓犬員的個人信念也會影響工作犬的工作表現,既有研究指出,當在實際工作情境中操弄訓犬員的期待時,工作犬的嗅覺偵測警示表現也會產生影響。

在訓練方法的方面,既有研究指出僅使用獎勵式(正增強)訓練法,比使用厭惡式、強制式、懲罰式(例如電擊項圈),在訓練成果上更為有效,這顯示工作犬在工作中持續接收到正向反饋更有利於其身心發展,進而影響其工作成果。

五大面向的福利檢視

接著,作者以「五大動物福利領域」(營養、環境、行為互動、身體健康、心理狀態)來分析近十年的科學研究成果。

在營養方面,既有研究特別指出工作犬的飲食需求高於一般的寵物犬,其中以水份補給尤為關鍵,工作犬在高強度的工作中,因高度專注而易忽略缺水的身體狀況,加上犬類的散熱較不易,若水分補給不足則容易造成中暑與疲勞問題。

在環境方面,既有研究指出無論是警犬在酷熱車內的風險,或治療犬長時間的社交互動,身處的環境壓力都大大影響牠們在工作上的動物福利,因此對於工作犬的工作環境應納入其動物福利的考量。

在行為互動方面,既有研究指出,許多工作犬因為性格或適應不良而遭到汰除,約有一半的犬隻無法完成訓練,因此如何改善選拔與對於工作犬的支持,是成為提升工作犬犬隻福利的重要課題。

在身體健康方面,既有研究指出,預防醫療、體能訓練能夠降低工作犬的肥胖問題,這些措施與維持工作犬的健康,是確保工作犬能長期安全工作的基礎。

在心理狀態方面,既有研究則指出,睡眠、遊戲、社交,以及狗狗是否能「自主選擇」都是影響工作犬其內心幸福感的重要因素。

社會期待與飼主責任

根據本篇回顧顯示,隨著社會越來越重視動物的感知與權益,我們已從重視工作犬的工具性轉為重視其福利,這不僅是對人類社會長期以來舊有工作犬倫理考量的翻轉,也是對飼主責任的克盡,強化真正的「友善人犬關係」。

未來展望

本篇文章的最後,作者呼籲科學家與工作犬管理人應加強合作,透過跨領域與透明溝通,確保工作犬在整個生命週期都能享有良好的生活。

我們還想說的是

動物倫理是個光譜,從人類中心主義、動物福利、動物關懷倫理至動物權理論等,皆是看待各式動物議題的不同視野,本週動保教育新知的選文從動物福利的觀點探討工作犬,但無法完整表意我們對於工作犬的心疼與不捨,尤其近年來多可看到搜救犬來回奔波於災難現場之新聞畫面,更讓我們陷入一種深思,即工作犬究竟是人類的忠心夥伴,抑或是人類單方面的殘忍動物利用?藉由反思再反思,是我們能摸索如何與動物共好的第一步。

【😊 捐款支持~動保教育有您真好😊 】👉  https://reurl.cc/eGojGM

★本專欄由農業部補助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