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整理:王鉉淯(關懷生命協會 副研究員)
本次動保新知引自——Kisley, M. A., Chung, E. J., & Levitt, H. (2024). Investigating the Reasons behind Companion Animal Relinquishment: A Systematic Content Analysis of Shelter Records for Cats and Dogs, 2018-2023. Animals, 14(17), 2606.
本文章為一篇研究型文章(Research),旨在探討飼主棄養寵物(貓與狗)背後的原因。在美國,每年有約170萬至200萬隻的貓狗被送往收容所,大量的寵物棄養不只是影響了寵物的動物福利,也造成了整體社會的負擔,鑑於此,本篇研究以美國科羅拉多州收容所,2018年至2023年間近3000筆貓狗送養收容所所填寫的紀錄,進行內容分析,以深入了解美國飼主棄養寵物的原因,並為理解飼主與寵物關係提供新視角。
研究方法:內容分析法
本研究的主要研究方法為內容分析法,內容分析法為一種系統性分類質性資料的研究方法,此種研究方法將收集來的「資料內容」進行分類與重新編碼,轉化成可供量化統計分析的資料,並以轉譯過的資料進行統計分析,以釐清資料背後的統計關係。
在操作上,本研究分析了科羅拉多州Pikes Peak地區的兩間收容所,共2836筆(2018年至2023年)貓狗棄養紀錄。這些紀錄為飼主將寵物送至收容所棄養時所填寫的資料,其中有問及「是什麼原因選擇棄養寵物」;此些紀錄涵蓋貓狗第一次棄養與「回籠」(再度被棄養至收容所)。研究團隊以「內容分析法」的方式分類棄養的原因,進行分類之分類員均為受過專業訓練,但未對動物福利議題有特定立場者(以避免立場影響內容之判斷)。最終將分類後的轉譯內容進行統計上的分析,以釐清促使棄養的潛在因素。
研究發現一:寵物的「行為問題」是飼主選擇棄養的主要原因
本研究經由描述統計發現,在此二收容所中,飼主選擇將寵物棄養至收容所的主要原因為「行為問題」。在所有分類的棄養原因中,「行為問題」高居首位,佔比高達28%。若將「行為問題」再細分可發現,其中包含「寵物具攻擊性」(32%)、「社交衝突」(28%)、「亂排泄」(13%),另有「過度精力旺盛」與「破壞行為」,這顯示出當寵物展現出難以管理或威脅飼主安全行為時,這些「行為問題」是飼主選擇棄養寵物的原因。
研究發現二:搬遷與飼養能力是次要原因
緊接在行為問題之後的原因為「搬家或住房問題」(18%)與「飼主無力照顧」(16%),其中後者於新冠疫情後的2022年至2023年顯著上升。本研究推測,隨著疫情結束(遠端工作機會減少),人們回歸實體工作漸趨忙碌,這可能導致飼主與寵物的相處時間變少,並因為繁忙的工作降低了照顧寵物的精力,進而導致寵物被棄養。
研究發現三:貓與狗的棄養原因存在顯著差異
接著,研究者將貓與狗的棄養原因分別進行檢定分析,發現貓和狗的飼主選擇棄養寵物的原因有明顯差異。在選擇棄養狗的原因方面,飼主常因為狗狗的「行為問題」而棄養狗狗,其中尤以攻擊行為、精力過剩與破壞性行為為大宗;在選擇棄養貓的原因方面,貓咪飼主則是更常因為「數量過多」(非預期繁殖)、亂排泄、社交困難等問題而選擇棄養貓咪。這凸顯了,不同物種寵物被棄養的原因之間的差異,飼主對於特定物種有既定的特徵期待,而這些不同的特徵的期待失落,則會促使飼主選擇棄養寵物。
研究發現四:重複棄養的主要原因為「行為問題」
本次收集的資料將第一次棄養與重複棄養的原因進行統計分析,研究發現,寵物在領養後再被送回收容所棄養(回籠)的主要原因為「行為問題」(59%),相較於首次棄養,這類「回籠」的棄養案例中,財務與住房因素反而相對稀少,這結果突顯了收容所與領養者間的「配對機制」與「問題行為支援機制」仍待加強;被領養的寵物往往會因為其行為問題再次遭到棄養。
研究發現五:棄養原因多年來變化不大,但「無力照顧」顯著升高
最後,本研究針對棄養原因進行跨時段的比較,整體來看,從2018年至2023年,棄養原因在各年度分布相對穩定,並未隨著新冠疫情或經濟變動明顯改變。「住房問題」與「經濟壓力」在疫情前後的比例無顯著變化,這與預期略有落差;反倒是「無力照顧」此原因在統計上有顯著差異,在疫情後顯著上升,這可能與疫情後的生活型態轉變、人們心理壓力增加有關。
結語:意義與建議
本研究提供了三個層面的重要啟示:第一,飼主教育與支持系統需要針對行為問題加強——既然「行為問題」是飼主主要的棄養原因,收容所與政策制定者可考慮強化領養後的行為支援系統、建立行為諮詢與訓練資源,以降低再棄養率;第二,政策應因應後疫情的社會變遷——「無力照顧」在疫情後的上升顯示現代人照顧寵物的負擔加劇,支持「寵物友善職場」等社會策略,可能有助於減少棄養;第三,研究方法之創新——本研究以開放性資料與內容分析法進行研究,非採既有問卷進行測量,提高研究的客觀性與信效度,此方法可做為未來收容所與棄養研究的方法論參考。
寵物棄養是一個多層次的社會議題,其中牽涉飼主心理、寵物行為與整體社會結構因素。透過本篇系統性的研究,我們能更清楚理解飼主與寵物的關係,並找出干預的路徑。棄養不只是個人選擇,更是公共政策與社會支持體系交互作用下的反饋,唯有正視棄養背後的原因,才能真正減少寵物流離失所的命運。
我們還想說的是
本篇研究結論指出高棄養率的主因是動物行為問題,但究竟是動物行為問題造成棄養,還是因為人類不當的棄養行為進而導致動物出現行為問題?何者為因、何者為果,仍有待未來的研究進一步檢證兩者的因果關係。
【😊 捐款支持~動保教育有您真好😊 】👉 https://reurl.cc/eGojGM
★本專欄由農業部補助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