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作臺灣動物的代言人

動物倫理
文/
釋昭慧

  時間過得好快!關懷生命協會即將度過它約二週歲。協會還很稚弱,但秘書處的同仁,為了護生大業而奮不顧身,過度操勞,兩年下來,一個個彷彿都老了!真個是:「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樵悴」!而協會,也就在他們與諸義工朋友心血的澆灌之下茁壯,向社會交出了漂亮的成績單,獲得了各方的肯定。
  如果我們能做主,我們寧願協會「無所作為」,因為眾生的苦難越深重,我們才越須要「有所作為」。既然「漂亮的成績單」是來自救護苦難眾生的作為,我們無法以此「業績」兀自喜悅;向讀者談述它,也只是基於一種對工作同仁不眠不休、犧牲奉獻的感激之情,而不是炫耀協會的所謂「成就」。

  邁入協會的第三年。我們決定將《關懷生命會訊》改版。名稱訂為《台灣動物之聲》,形式也由報紙型改為平裝翻頁式的雜誌。形式的改變,是基於「容易保存」的考量;名稱的改變,也顯示這不祇是一個社團內部的通訊,而且要凸顯這個社團現階段的功能--做一個斯土動物的代言人!

  在台灣提倡「動物權」,時常面臨一種質疑:「人權都談不上了,還談甚麼動物權?」其實這兩者絕非相違命題,反而可以相互助成。第一、人類文明能夠從「物競天擇」的生態進步到有「維護人權」的道德共識,那是因為肯定弱者有生存的權利,其生命之尊嚴理應受到維護,而不容任情剝奪。果爾如是,則「動物權」理應受到同樣的重視,因為動物沒有選票,不會說話,是弱者中的弱者。第二、人與人間的愛恨情仇太強烈,意識形態太對立。利害關係太複雜,遠不如人與動物之間來得單純;要培養人「愛護弱者」的慈憫之心,也許從「動物權」的提倡下手會更有效--仁心擴充之後,間接也會促進「人權」的落實!

  關懷一切生命,卻先鎖定動物議題,為台灣弱勢之犬的動物說話,造不是「重獸輕人」,而是基於以上兩點認知,希望這「台灣動物之聲」的不平之鳴,能給一向「人類本位」的世間,一個反思的空間--這大概也是另種「生態平衡」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