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動保司大家談》座談會會後報導】彙整台灣重要動保議題 , 盤點優先發展的動保政策

動物與生活

《動保司大家談》座談會會後報導

彙整台灣重要動保議題,盤點優先發展的動保政策

2019年,農委會出版台灣首部《動物福利白皮書》,作為法律之外推動、執行動物福利政策的指引,不過四年過去,當初擘劃的藍圖,仍還在紙上未開始發展。

如今隨著農委會升格農業部、動物保護司成立,為檢視並協助政府重整現有規範,關懷生命協會訪問、彙整諸多動保團體對各項動物議題的政策期待後,於9月13日舉辦《動保司大家談》座談會,邀請多個動團與動保司司長對談,眾人第一輪討論,便是從宏觀角度談動保司成立後的願景與決策原則;第二輪則是深入各項議題,包含經濟、實驗、展演、同伴及遊蕩動物等,由動團提出政策、法規及執行的建議,再由司長做回應。

關懷生命協會理事長吳宗憲首先表示,台灣已經有了《動物福利白皮書》,但是這些目標、策略卻沒有和實務工作串連,因此關懷生命協會建議,動保司首先應針對白皮書的目標列出可執行的優先事項、開始做預算安排;其次則是拓展動物保護諮詢委員會的學者專家名單以及功能,針對不同動物議題,加開場次讓委員會分小組處理,增加討論的細緻度。

「我們需要的是長久的政策社群,而不是議題網絡——議題網絡就是等到出事了才開始吵,這樣的模式必須被改變。」吳宗憲說道。

最後則是讓地方也「動保畜牧分家」。儘管中央主管機關已經將動保司、畜牧司劃分為兩個單位,但吳宗憲表示,在許多農業縣市,動保機關仍與防疫單位緊密相連,導致中央給了動保人力的補助,但實際增加的人員可能用去做了防疫工作,而畜牧和防疫工作偏向執行面,動物保護則較為監督面、管制面,兩者分開後,更能落實專業人力的補足。

談到人力,世界愛犬聯盟台灣總代表呂幼綸提及,「如何透過公私協力的方式,來補足動保行政機關的人力」是動保團體可以思考的方向;吳宗憲對此補充說,過去由於威權政府強大,作為弱勢的民間因而用倡議、攻擊政府的方式來取得議題進展,但隨著台灣民主進程變化,民間團體也應有所改變,要用不同的方法來推動政府前進。

對於公私協力,台灣動物保護行政監督聯盟秘書長何宗勳舉例,新北市動保處就以培力方式讓很多教師願意去參觀收容所,達成「花最少錢做最多事」的效益。此外,中華民國食品暨用品商業同業公會、許多企業都相當願意參與公益活動,如何媒合他們的資源做公私協力,值得思考。何宗勳也建議,動保司可舉辦北、中、南、東、離島五場地方座談會,聆聽地方聲音,若不能參加座談會,也可以透過信箱來蒐集,讓新部長、新司長有一個新的視野。

中華民國保護動物協會秘書長李朝全另指出,動保機關的正式人員以往都是招聘獸醫,但要讓更多人參與,就應該要思考放寬規定。此外,李朝全也希望台灣的遊蕩犬管理能夠以「屬地管理」方式進行,他表示,縣市底下每一個轄區樣態不一,有些區遊蕩犬數量算出來特別多,不應直接以此否定政府的施政努力,因為它可能是一個熱區。管理量能的差異牽涉到都會、鄉鎮跟原民區的不同樣態,思考方法也不一樣,怎麼做區隔、短中長期改善歷程等,都是可以在動保司處理的問題。

對於動團第一輪的意見表達,動保司司長江文全回應表示,他未來一定會建立和動團對話的機制,動保諮議委員會是否分組,則需要更多的討論;而動物福利白皮書和實務工作的連結,以四年為一期的中程計劃來作發展為佳,如何建構尚須研擬,但他傾向在動保諮議委員會的框架下去做處理。

談完宏觀的願景,第二輪則由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執行長朱增宏開場,他提到動保司的成立別有意義與價值,可以帶領社會跨越人的視角,看到動物的主體性,讓動物福利的思維內化,最終落實到動團、政府、人民、產業平常的業務範圍。因此這一輪,就是從大脈絡討論到各項動保議題細節。

在實驗動物議題上,台灣愛鼠協會理事長張勝鬘首先提出實驗動物管理稽查的問題,由於實驗動物福利涉及學術和產業勢力,又發生在封閉實驗室,稽查一直相當困難,只能委託給外部委員和實驗動物照護及使用委員會(IACUC),動保相關人員無法涉入,然而動物虐待應該是動保司管轄範圍。台灣動物平權促進會執行長林憶珊則指出,希望動保司能加強推動實驗動物替代性教具,給予教師幫助,否則目前很常是有熱情的教師自費購買,政府應加強這方面的補助、資源盤點。

  動物展演議題上,動團最關心的就是如何讓業者全面列管,並由中央訂定統一的辦法與規範,適用到地方,不要在不同縣市,就有不同的作法。台灣愛兔協會公共事務組長林樵特別提到,展演動物的收容量能必須提升,因為目前常常是業者做不好,執法單位卻因為害怕動物無處可去,而無力要求停業。林憶珊則更進一步提出,希望大家思考哪些動物適合飼養、展演,例如靈長類、海洋哺乳類,以及是否該禁止把人與展演動物的互動作為商品。林憶珊也提到,未來應該要以白名單、黑名單來把關展演動物的輸入,才不會什麼都養,又養到不適合在台灣的動物。

各動團最迫切希望改善的問題有所不同,但幾乎都有提到的,就是應儘速訂定寵物、展演動物的飼養指南、不當飼養執法標準。張勝鬘指出,儘管因為物種過多,飼養標準、執法標準容易人多嘴雜,但如果以「生存」為最低標準,應該可以快速取得社會共識。

不過鳥語獸躍召集人林婷憶提醒,以動物福利的最低標準來規範業者,代表還是有許多動物在受苦。她多年訪查動物展演場所,發現即便是合法大型場域,還是無法滿足野生動物的自然習性,更不用說一些小的農場,連醫療都不注重,尤其有些動物取得太過容易,甚至可以自產自銷,所以動物完全不會被好好對待。因此她認為,飼養標準應該要參照與動物園、動物福利專家學者合作,用科學計算的國際飼養標準,不能在台灣就大打折扣。

經濟動物上,朱增宏提醒產業經濟利益與動物福利應該並進,廢除蛋雞格子籠、母豬狹欄,都應該要繼續推動。林婷憶也表示,歐盟未來要廢除格子籠,但目前還有很多台灣民眾根本不知道這件事。她提醒:「我們不要只是迎合民意,更應該要做對的事情。希望動保司協同公部門,更勇敢地去面對更多動物的議題、更有系統地把動物福祉的觀念納入產業端。」

進入寵物的範疇,林樵先回應今年曾熱極一時的「全面禁用活體動物作為遊戲贈品」議題,儘管倡議雷聲大,但最終卻仍只有哺乳類受到管理,但愛兔協會認為未來金魚、烏龜、鳥類都還是該納入,從源頭管理的角度,「繁殖、買賣需要更多時間來訂定,但贈品管理是可以短期去處理的。」

台灣愛兔協會理事長吳盈瑾則提出小動物運輸、買賣的問題,現行狀況中,小動物往往是藉由火車等交通工具運輸,賣方無法全程保護,有些業者甚至提出運輸中死掉,可以再換一隻的方案,針對這樣的情況,動保司應該訂定相關規範,全面保護動物。在多種現今被忽視的動物虐待樣態中,林憶珊特別指出獵犬經常受到不當對待的問題——許多獵犬會被被籠養、鍊養,餓一個禮拜再放去打獵,這是很嚴重的動物福利侵害;此外,她也重申山豬吊傷害動物的問題,認為應在販售方進行管制,至少讓執意施放者無法輕易取得便宜、殺傷力大的獵具。

針對現在難以解決的遊蕩動物問題,台灣相信動物協會學術專員黃意淨再次強調絕育的重要性。現在很大的遊蕩犬比例來自家犬與家犬互相繁殖、過度繁殖後的棄養,因此她認為需加強絕育宣導的力道,並將步驟分為三個。第一,增強向普遍大眾的宣導力度,比照狂犬疫苗的宣導,讓更多人知道《動保法》早已規定家犬應絕育。第二,增加專職家訪人員,加強家犬絕育的宣導跟訪查,找到比較不積極的飼主,主動要求、協助飼主完成家犬絕育。第三,明定申請免絕育的標準、審核繁殖計畫書的嚴謹度,讓各地方執法標準一致。

對此,李朝全也同樣點出宣傳的重要性,例如口蹄疫的宣傳就能鋪天蓋地,絕育、寵物登記應該也可以朝這個方向努力。

同樣指出政策執行需要深入家戶的,還有台灣動物保護行政監督聯盟。何宗勳指出近幾年動保里長在送養、家戶普查、TNVR和乾淨餵食上成績斐然,希望動保司提供政策誘因,鼓勵地方村里長做更多事,甚至組織動保志工隊。林憶珊則強調,針對人犬衝突、遊蕩犬管理,應參考 DPM(犬隻族群管理,Dog Population Management)、HCD(人道社區發展,Humane Community Development)等做法,將人犬安全互動納入考量。李朝全則呼應獎勵、鼓勵地方人員的論點,認為動保司未來可以表揚優秀的地方執法人員、合法業者、甚至動保團體等,幫助大家往好的方面走。

最後,針對動保教育,呂幼綸認為,因為少子化,孩子對父母影響力很大,所以未來很有機會是孩子教育父母,也許政府或民間團體可以到展演場地,跟小朋友去分享、討論。關懷生命協會倡議主任周瑾珊則提到,過去動物園因為主管機關是終身教育司,常常無法掌握動物保護教育的內容,只能依照動物展演標準飼養,通過稽查即可,可是現在動保司升格後,應該有能力和終身教育司、國教署對話,共同討論展演場所的教育性。

座談會尾聲,江文全針對動團的建議一一提出回應。首先針對寵物管理,動保司預計會朝「哪些寵物能養」以及飼主條件去做管理,例如飼主應有「相關飼育知識、適合場所」才能養。未來針對什麼物種可以輸入,也會進行更嚴格的管理,以免輸入的動物成為破壞農作物和環境的入侵外來種。

他認為未來動保司應該制定「可飼養名單」,名單以外的——尤其針對具有攻擊性、危險性的物種——就要符合場域和專業才可以養。由此提升飼養的門檻,也可以避免行政量能不足,無法管理的問題。

在家犬議題上,江文全承認都會區、鄉鎮區、原民區對待家犬的方法都不同,因此中央應該要針對現行法規加強執法與宣傳,過去因為資源限制,都是請地方執行,中央能做的比較少,但未來針對絕育、寵物登記,都會有適當的資源分配,也會先在熱區投入家訪人力,並與地方政府、民間組織合作。

江文全強調,動保本身就是科學,因此處理動物保護、動物福祉議題,都應以科學為基礎,因此他很贊成在能調和的情況下,要盡量跟國際接軌,以法律制定最低的標準,至於是否需要因地制宜,可以另外討論。

經濟動物方面,動保司預計會持續以友善動物的角度,引導產業加速轉型,國外花了多少年轉型,國內也可以往同樣方向去努力跟期待。過去動保跟畜牧在同一個單位,現在分家後,動保司更可以專注推動動物福祉,協助農民及產業轉型。

江文全特別贊同動保教育的重要性,希望像垃圾分類一樣,讓動物保護成為生活的一部分,透過公私協力,改變業者觀念,解決山豬吊、獵犬、人犬衝突等問題。此外,在實驗動物部分,若有替代教具,動保司會跟國教署討論,看看有沒有機會引入、推廣。他也認同應獎勵績優人員、業者,不一定要每年一次,也許可以兩年一次。

針對眾多動保司可施力之處,江文全強調政府量能有限,所以需要分階段性、優先性,這就需要大家一起討論,像是小動物管理等政府比較不熟悉的議題,可能就需要第一線的動團協助收斂議題範圍,找出可以優先處理的部分。             

會後,針對座談會上動團與司長的發言,關懷生命協會整理出本次座談會的重點整理矩陣圖(如下表),將眾多議題依「政策面、體制面、執行面」及「系統性面向、遊蕩動物管理政策、寵物(包括異域寵物)政策、展演動物福利政策、經濟動物福利政策、動物實驗管理政策」,交集彙整出目前台灣需關注的動保議題,利於動團及動保司盤點優先發展的動保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