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心念的力量──傳法法師帶領的「關懷動物影展」映後座談

動物與消費
文/
編輯部

關懷生命協會的副理事長傳法法師是 2019「關懷動物影展」臺南場的映後座談人之一,帶領了《和平王國: 真我歸途》以及《肉的終點》兩場的觀眾,探索經濟動物的生命處境。
 
關懷生命協會的動保講座向來以講述型態居多,如此或許有助於激發參與者對議題的思辨,然而,知識性的傳達或邏輯性的思辨,往往又帶來二元對立的問題。傳法法師帶領的兩場映後座談就採取了另一種途徑,從心出發。像是在《和平王國: 真我歸途》映後,法師請聽眾都到台前圍成一圈,坐在地上,先請大家想像自己心中的和平與快樂世界圖景是什麼樣貌,並且提示大家把動物也加入其中。接著法師帶領大家進行療癒動物與植物的冥想,透過冥想,用群體意識創造保護地球上所有動植物的強大意念,以及療癒和加強神聖的慈愛能量,從而提高整個星球的和平。在《肉的終點》映後,法師則請觀眾兩人一組進行角色扮演,一人想像自己是一隻動物而對人類訴說內心話,另一人以「對不起,謝謝你,我愛你」回應。
 
在過去推動經濟動物與素食議題的階段裡,倡議者或許是有必要長於思辨。錢永祥教授在關懷生命協會所出版的《深層素食主義》中譯本導讀曾說:「不管素食主義是否好辯,它都得應付無窮的質疑和訕笑。因此,如何有效地使用食肉文化的概念架構與價值觀,陳述素食的主張,便是相當重要的功課。」而《深層素食主義》第八章收集十餘項常見的質疑,並提出回應,這「對素食者應付各類挑釁良有助益」。也就是說,當肉食體制還非常穩固、當食肉文化的價值觀無所不在於人們的生活中而不察覺時,動保人先「以子之矛,攻子之盾」,以「食肉文化的概念架構與價值觀,陳述素食的主張」,或可有效率地幫助人們看見習以為常的肉食體制之問題。
 
然而也有動物倫理學者反對這種思維與推行方式。比如哲學家 Brian Luke 曾於1992年發表的〈公義、關懷和動物解放〉( " Justice, Caring, and Animal Liberation ")文中就指出,憑藉彼得.辛格(Peter Singer)和(當時的)湯姆.雷根(Tom Regan)的論述模式「無法使得動物解放運動成功」,其在利益衝突的情況下「要求解決辦法是一致及公平的」,偏重的是「抽象,志在尋求可廣泛一致應用的倫理規則,強調抑制人的侵略性」,把動物議題之推廣「看作是一場比較──以對待人類的方式與對待其他動物的方式作比較」,但其實「無法準確描述動物解放運動中大眾所持的道德觀」。(這篇文章的中譯節錄版刊登於關懷生命協會網站。)
 
Luke 認為以「關懷」(Caring)作為道德框架和倫理取向會更恰當,因為關懷倫理(Ethics of care)「注意的是具體和個別的事情,著重維持和延伸關聯性,把關注點放在回應和滿足需要之上」。而他自己以及許多運動者之所以反對剝削動物的體制,「不是基於人類動物不同待遇的比較」,也不是出於「這真不公平,人類就不會受到這般對待」之二元對立的比較心態,只是「單純對於各種虐待本身感到震驚-槍擊、誘捕和毒殺;烙印、閹割、強迫受孕、母子分離、剪尾巴、剪前喙、困籠、在貨車上長途跋涉後被屠宰;燒傷、割傷、毒氣、挨餓、缺氧、斬首、低壓、幅射、電擊、冷凍、身體部位被壓碎、弄至癱瘓、被截肢、切除器官、切除大腦部位、被迫離群、被迫染上毒癮和各種疾病」,然而,剝削動物的體制卻往往想辦法阻止人們產生「直接源於對受苦動物的同情」。
 
當時動物研究學界開始反思動物倫理論述的既有路線時,Luke 的看法也帶來一定的啟發。像這類的聲音令學界與運動者發現「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問題,因此當運動邁入下一階段,講求公平正義的邏輯性批判與論述逐漸不再被當成是影響眾人的絕對途徑。譬如湯姆.雷根教授成立了「文化與動物基金會」(The Culture & Animals Foundation)特別鼓勵採取藝術創作途徑的動物關懷表現。而近年還可見到一種變化:許多素食倡議者(特別是女性倡議者)一方面告訴大家「什麼不應該吃」,一方面也很重視傳達「有什麼可以吃」或「有什麼很好吃」的資訊。譬如著有《肉的性別政治》(The Sexual Politics of Meats,在臺出版的譯名為《男人愛吃肉女人愛吃素》),以及《素食者生存遊戲》(Living among Meat Eaters)等書的素食與性別理論家Carol J. Adams,有一本推出不久的書 Protest Kitchen,裡面包含了超過五十份純素食譜。又如身為黑人女性佛教徒與純素食者的 A. Breeze Harper 博士,除了研究素食、種族與性別之間的權力交織議題,也會在臉書上分享自己的食譜或其他的食物情報。
 
這樣的理論家們不只想告訴大家「什麼不應該吃」,也樂意分享「有什麼好吃」,這種途徑在臺灣也被不少年輕一代的vegan推廣者採用。他們拍攝美食影片或是舉辦vegan活動,繞過對肉食體制的批判,直接呈現食物的美味,也吸引了許多非素食者主動觀看與支持。
 
接續關懷倫理之後,動物倫理思潮的下一個大方向會前往何方呢?動物研究裡逐漸有宗教領域以外的學者表明對覺性、靈性(Spirituality)層面的投入,前引的哲學家在發表了〈公義、關懷和動物解放〉後幾年,退出哲學系教學職務,進入神學院就讀。社工背景的Cassandra Hanrahan教授在自我介紹裡提到她的研究興趣主要在「人類、其他動物與環境健康福利之間的關係,也對提升人類意識覺知的靈性領域有所鑽研」。近日剛出新書《印度教的動物倫理對母牛的關懷》(Cow Care in Hindu Animal Ethics)的學者Kenneth R. Valpey 本身也是瑜伽修行者。
 
曾任關懷生命協會理事長的見岸法師,在《臺灣動物之聲》2013春季號「 20週年特刊」有一篇〈播下慈悲的種子〉,結尾寫道:「動保教育並不限於在課堂上的傳授知識,現實生活中的每件事情都是一種具象的展現。協會二十年前由昭慧法師創會以來,稟持著『眾生平等』的信念,完成了許多重要的事情⋯⋯(協會)將會一直以同體之愛心,推動另一個二十年的軌跡──關懷生命之覺性教育。」此時回顧這段話,更能感受其引領性,而傳法法師帶領的「關懷動物影展」映後座談正是這個方向的展現。
 
 

 
2019「關懷動物影展」
 
關懷生命協會於2019年首度舉辦「關懷動物影展」,分別在臺北、臺南兩地播放《玉子》、《和平王國:真我歸途》、《肉的終點》、《黑鯨》、《小腳怪》五部電影,並邀請講師進行映後座談。各場次的映後座談皆有錄影,歡迎前往關懷生命協會的Youtube頻道搜尋關鍵字觀看。
 
影展臺北場有臺灣師範大學全人教育中心為合辦單位,並由師大動物陣線協辦,臺南場則有臺南大學行政管理學系為合辦單位。影展由財團法人全聯慶祥慈善事業基金會、財團法人全聯佩樺圓夢社會福利基金會贊助。
 
影展將於2020年再度舉行, 請留意關懷生命協會的臉書粉絲團以獲得最新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