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獸醫教育訓練的最佳實作典範與教學替代方案(四)── 為什麼我們需要替代方案

動物與實驗

引言

Dr. ND Jukes提醒我們:「醫學與獸醫學的本質是治癒,而非傷害。」醫療倫理的誡律:「首要之務,別造成傷害」,以科學之名,任令傷害性的動物利用不斷發生,已違背此信條。

本段落從教學品質、公民自由、情感與倫理的角度,說明動物實驗替代方案的意義。並提醒我們:壓抑情感,讓學生相信傷害性動物利用是必經的途徑,成就科學必要的成本,對學生與科學發展根本毫無助益。

Dr. ND Jukes強調:具人道考量的科學研究,或是在課堂上允許倫理與道德的討論,才能培育出有能力做適當道德判斷的專業人士,並培養社會責任感。


每當考量教學替代方案的工具與做法,是否適用於大學校園,可能會觸及:經濟節流、實用機會與限制等幾個層面。

成功落實的教學替代方案,將會衝擊以下幾個層面:

  • 教學法與學習品質

    我相信把教學替代方案視為「非真的事物」是不正確的。這裡預設動物實驗才是「真的事物」;然而,這是錯誤的。我們致力於求取知識、技能、以及求取的最佳方法。所以「真的事物」意指針對特定的實作課程與特定的學習目標,學生如何得以有好的學習,例如:如何學好眼手協調,如何執行某一項操作流程等等。對許許多多的學生而言,親自執行動物實驗是不需要的,那僅僅是惑於所謂「真的事物」的迷思罷了。( 事實上,一大部分英國的藥學系學生,畢業後加入保險業。) 但是,對於真正需要的同學,他們可以採用人道的替代方案,其中也可能包含活體動物,這是另一種真實經驗,以彌補非動物做法的不足。

    超過35份的學院研究報告證實:使用教學替代方案的學生,他們的學習表現至少與使用傳統方法、需要傷害動物的學生一樣好。在整體的教育進程中,將替代方案適當地組合、搭配,可以產生更好的效果。承諾優質課程設計的教師,已經切實審核課程,並選用最適合教學目標的工具與做法。某些負面的課程,動物用完即丟,將不再讓學生參與;而是傳遞正面的概念。正向面對動物的態度,應運而生,反對的聲浪將被排除,而產生學習環境大幅改善的結果。

    或許我們應該要問:是否需評估或審核動物實驗。然而,這不會是個問題,事實上,我們典型的文化傳統,挑戰者僅需捍衛他或她所提出的理念即可。

    進一步,我將挑戰一項假設:是否活體動物或其細胞組織真為教育訓練所必需,因而必須涉及殺戮或其他型態的傷害,也就是我們說的:動物實驗。我們的解決方案是:透過確保人道取得材料,與提供臨床學習的機會,來滿足這些學習的需求。
  • 生命科學哲學

    醫學與獸醫學的本質是治癒,而非傷害。「首要之務,別造成傷害」(Primum non nocere) 這條醫療倫理的誡律,不能只是乏人問津、無關緊要的論調;而任令傷害性的動物利用,違背這專業的基本信條。內科醫師開立的療程,偶爾需要先有傷害,才行實質的治療;然而,對未來專業人員的教育,這並不在考量的範圍內。生物學也有類似情形:傷害性動物利用是違背直覺的。比起生命研究,生物學似乎會讓死亡名單拉得更長。研究與確認生命現象,我們僅需使用教學替代方案,這使得生命科學與正面的本質,再行取得連結。

    教學替代方案也有助於養成批判性的思考。科學方法本身便是批判性思考的形式化體現。解決問題的基本科學技巧與優質的實驗設計,通常被視為教學軟體最重要的部分。當學生或教師質疑正統的動物實驗,並企圖找尋創新的替代方式,他們便已跨入批判性思考的殿堂。這是我們應該勵行的鍛鍊。
  • 感性與倫理的知識

    多愁善感、同情與憐憫,是形成人類社會不可或缺的基本元素,它們也反映在文化價值、文化實踐與技藝,而這幾處領域是我們需要養成與保護的重點。對科學來說,它們也仍然是不可或缺的基本元素。因為這是能思想、有感情的人所發展的科學,而且需要與其他的人和動物共同完成。

    一項具體的證據顯示:傷害性動物利用使得學生的情意敏感度下降。這或許是因為隱秘的課程教導學生:生命可以被暴力威脅;或是蓄意讓學生鐵石心腸的相信,這是道德養成必經的途徑,科學成就必要的成本。

    事實上,壓抑情意敏感度與貶低感性領域,對學生與科學發展根本毫無助益。面對錯綜複雜的情感與生命科學的挑戰性觀點,採取瞭解並探尋的策略,勢必優於拒絕與忽視。理智與情感總是共生並存的,從來也無法分開。總之,妨礙客觀性的不是情感;而是缺乏批判性思考以及對整體的認知。

    具有人道考量的科學研究,並且在課堂上允許倫理與道德的討論,將會培養未來的專業人士,有能力做出最適當的道德判斷,並且能養成堅實的個人及社會責任感。感性與倫理的知識總是對科學有益,但這份知識將會要求使用教學替代方案,而非宰殺與傷害動物。
  • 課程親和度與公民自由

    首席耆那教(Jain) 學者告誡他的信徒:不可以到醫院求醫,因為那裏有必要的開刀與活體解剖。依照宗教與倫理的許諾,生命科學教育的對象應該有差別對待嗎?透過使用教學替代方案,認同與確認這等許諾,將可確保所有因為傷害性動物利用,而排斥學習生命科學的學生,今後都能參與課程並做出貢獻。這種逐步拓展的課程親和度將關乎所有的學生的學習機會;在許多國家,這將會使得越來越多的女性,開始修習生命科學。

    對於那些已經在學的學生,他們自覺地抗拒生命科學教育,並引發學術或心理層面的譴責,這種內在的威脅,便是一種差別對待;而缺少教學替代方案使用的機會,會限制他們體驗最佳實作的學習工具與做法。強制的傷害性動物利用是我們無法接受的作為,而且會造成學生的心理創傷。這也可能引起所費不貲的法院訴訟案件。某一所大學因為否定學生的教育自主權,而受命必須支付給她95,000美金的賠償。實施教學替代方案,考量傷害性動物利用的共通解決辦法,比起法院訴訟案件要好得很多。教育課程中的動物利用,很明顯的是道德問題,而且可以透過討論與實際行動予以處理,老師示範了科學與倫理學是彼此相容的,而且是真切的面對問題,而非拒之千里。這對未來的科學家是很重要的一堂課。

更多【獸醫教育訓練的最佳實作典範與教學替代方案系列文章
點此

圖片來源:
狗氣管造口術-http://www.paws2claws.com/Manikins_TracheDog.html#ad-image-1
狗插管-http://www.paws2claws.com/Manikins_TracheDog.html#ad-image-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