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從黑猩猩咬傷遊客事件看圈養野生動物問題

動物與保育

「一個身高不到100公分的小朋友,怎麼會爬到3米高的地方被黑猩猩咬傷手指?」高雄市風景管理處壽山動物園3月發生黑猩猩嚼爛三歲幼童手指的意外,主要是因為同遊的雙親將孩童高舉,過度親近護欄,並試圖餵食黑猩猩才釀成此一慘劇,雖然這是遊客不遵守『禁止餵食』的警語所造成的意外,然而從過去一直到現在,國外以及國內動物園已經不斷發生動物傷人,甚至致死的案例。包括民國64年在台北市立動物園亞洲象擠死管理員;民國66年台北市立動物園黑熊攻擊管理員致死;民國92年台北市立動物園孟加拉虎咬傷管理員膝蓋;民國93年六福村野生動物園油漆工人遭獅子咬死;民國93年台北市立動物園進行健康檢查的白犀牛撞傷管理員;同年遊客闖入獅子欄舍遭獅子攻擊受傷;民國94年六福村野生動物園管理員在餵食獅子時遭攻擊致死。在中國大陸以及國外,更有相當的遊客或管理員在動物園或馬戲團被大象、獅子、熊以及老虎等野生動物攻擊致死的悲劇,除了跟動物朝夕相處的管理員或訓練師遭受攻擊的次數最多外,一般遊客因為餵食、對動物挑釁或是未注意安全距離而慘遭狼吻的案例亦不惶多讓。

回顧這些圈養野生動物攻擊事件,幾乎都是首因「人」的因素,而導致動物主動攻擊的案例,所有的攻擊不外是人類侵入動物的領域;不當甚至是對動物凌虐的管理方式所造成的結果,這也曝露了我們與野生動物間的幾個問題:

1. 不了解:野生動物雖經幾代圈養,已經適應了人工餵食以及在限制環境下的生活,但是行為的遺傳並不會消失,尤其食肉目動物的領域行為、掠食行為、防禦行為等,仍為其重要的本能,不了解這些行為所代表的意義,就會造成不同狀況下的誤判。

2. 不尊重:過去國人生命教育的貧乏,導致對「人以外」的動物缺乏尊重的態度,常見遊客對著池子裡的鱷魚丟擲石塊只為看牠動作;為吸引注意對著圍欄內的動物呼嘯,彷彿這些生命沒有情緒,也沒有感受痛的能力。

3. 不專業:管理人員與危險動物不該同在重疊時間與空間的原則沒有徹底實行,許多案例就是管理人員對於自己與動物的關係過於自信,而忽略了應把持的專業原則,另外管理單位因預算問題沒有設置人與動物的緩衝區也導致管理人員必須經常曝露於危險之中。

圈養與利用野生動物除了倫理上的爭議,最大的問題還是在於人為環境下,無法滿足野生動物身心的全面需求。與經濟動物或寵物截然不同的是,野生動物不但圈養時間長(幾乎整個生命史),還必須依照擁有者的期望能展現自然行為,而又必須壓抑某些獵食、防禦的本能,在特定與人的互動狀況下,食物或刑具的制約就會擦槍走火,失去控制。雖然動物園希望能倡導「四不:不餵食、不跨越、不拍打、不挑釁」,我們還是衷心的期望或許「不圈養」才是最終的解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