協會活動
台灣是生態資源豐富的海島,許多人們喜歡親近海洋,卻也常在欣賞的時候對海洋生物及海洋造成影響跟破壞,要如何同時達到海洋生物和生態永續共存的平衡,是國內外許多團體單位不斷研究的重要議題。
焦點話題
除了狗貓,民眾飼養的寵物種類越來越多,卻未必了解如何照顧,因此有動保團體最近推出飼養指南。站在動物福利的角度,提升飼主認知確實重要,不過還有一個重點在於減量,因為歷史已經多次重演,每當有一波寵物飼養風潮,最後總是難以善後,對動物、社會、環境都造成負面影響。
活動報導
針對自然科學與野生動物議題,要如何向民眾傳達知識和理念?學者專家們除了做研究,如何推動社會各界的對話,促進人與動物的共存?關懷生命協會主辦的「2022動保扎根教師研習」,於8月19日邀請臺灣師範大學的兩位教授開講:「自然領域:科學教育的動物知識與野生動物教育推廣」。
活動報導
苗栗縣的泰安鄉是苗栗縣境內面積最大的行政區域,也是人口密度最低的鄉鎮,其中泰安溫泉更是中部地區知名的泡湯勝地,不過清安國小的位置反倒是走往另一條遠離喧鬧的山間小路。這是一所偏鄉的小校,真正坐落於山野間,學生人數只有十來位,上學和放學都需要家長接送,附近沒有所謂的馬路,因為整條都是山間的產業道路,感覺隨時會從路邊的樹叢中竄出一隻野生動物,學校離最近的清安豆腐老街還要兩公里,突然覺得我們與野生動物最近的距離也不過如此。
活動報導
國小校外教學或是假日與家人走春,常將「動物園」安排至行程當中。大人以為解說牌是知識承載的唯一管道,所以放任年幼不愛看字的孩子跑去下一個玻璃櫥窗──其實動物園中人和環境的互動,還有其他潛移默化的途徑。在月前舉辦的「2022動保扎根教師研習」系列講座中,關懷生命協會邀請到深耕台灣動物園數十年、目前已退休的國立東華大學自然資源與環境學系副教授梁明煌,以及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環境教育研究所副教授王順美,讓你學會如何參觀動物園,看見更多動物園教育不一樣的可能。
記者會
由「動物保護立法運動聯盟」(簡稱「動法聯」)主辦的第10屆第5會期「立法委員動物保護評鑑」,今日(9/16)舉行頒獎典禮,8位得獎優秀動保立委,分別是高嘉瑜(民進黨)、陳椒華(時代力量)、陳亭妃(民進黨)、洪孟楷(國民黨)、吳思瑤(民進黨)、蔡壁如(民眾黨)、林奕華(國民黨)、賴惠員(民進黨),再次彰顯動保相關法案能跨越朝野和政黨疆界,普獲立委支持。
活動報導
73位的同學有三分之二經常在自家附近見到遊蕩犬貓是個令人非常震驚的事!3月16日這天來到苗栗苑裡鎮的苑裡國小進行動物保護與生命教育的宣導活動,一開場與一群三年級的學生們進行互動,詢問大家有看過那些野生動物時,許多學生紛紛舉手告訴我,他們常見到遊蕩的小狗和小貓,而且數量還不少,經常是一群一群的。雖然回答的並非是野生動物,但實在忍不住好奇,立刻普查了一下,竟然有超過三分之二的學生舉手,當下立即決定要將遊蕩犬貓的議題也加入今天的內容當中,提醒孩子們遊蕩犬貓對野生動物、環境及人身安全所造成的負面影響。
活動報導
感謝大誠高中訓育組長王安祥的邀請,在8月30日開學日這一天,邀請關懷生命協會講師蔡育琳,以兩堂課的時間,與300多位同學們分享動保主題:「動物展演知多少?生命教育在哪裡?」
本系統已提升網路傳輸加密等級,IE8及以下版本將無法支援。為維護網路交易安全性,請升級或更換至右列其他瀏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