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慧法師動保文集

昭慧法師動保文集
1993年關懷生命協會創立,昭慧法師為創會理事長,多年來投入動保運動,也經常發表文章、論述。本文將之整合,提供讀者參考,希望帶給大家一些收穫,包括台灣動保運動的歷程,以及生命倫理的智慧光芒。
動物倫理
動物倫理
編按: 一場跨越東、西方文化的哲學對談,兩位不同領域的學者,因為動物的苦難走在了一起。彼得‧辛格教授Peter Albert David Singer,著名澳大利亞哲學家,現代效益主義代表人物,動物解放運動活動家,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生物倫理學教授,澳大利亞墨爾本大學應用哲學與公共倫理中心榮譽教授。他專事於應用倫理學的研究,從效用主義的觀點來思考倫理問題。其著作《動物解放》堪師稱提倡動物權的經典之作。 昭慧法師,一位佛教比丘尼,佛教哲學與倫理學教授,長期從事社會運動,關切的議題包括動物保護、捍衛人權、反對核能發電、反對賭場合法化、提倡性別平等運動與同志婚姻平權。32年前就接觸到國際動保先驅彼得‧辛格教授的大作,並為他的《動物解放》中譯本作序。 
動物倫理
  動物解放運動的精神領袖彼得‧辛格(Peter Singer)教授,與關懷生命協會創會理事長暨佛教弘誓學院創辦人之一的昭慧法師,正在進行一項備受矚目的國際學術合作——以對話模式展開倫理議題的思辨並將成果集結成冊。部分內容已經公開發表:首先是刊載於 2018 年10 月的《哈佛大學哲學評論》( The Harvard Review of Philosophy ),篇名為“ Animal Welfare : A Buddhist - Utilitarian Dialogue ”。
動物倫理
湯姆•雷根(Tom Regan)教授依義務論而創立「動物權」理論,與依效益主義以證成動物的道德地位的彼得•辛格(Peter Singer)教授分庭亢禮而蜚聲國際。早在1983年,他已在《為動物權利辯護》(The Case for Animal Rights)一書中,將源自「道德直覺」的動物意識,用綿密、繁複的哲學辯證,完成了「動物權利」(animal rights)的系統理論。簡述理論梗概如下: 一、理論結構──本有價值(inherent value)與生命主體(the-subject-of-a-life):
動物倫理
  10月23日下午,應成大生命科學系李亞夫教授邀,於成大演講:「誰該被保護?誰該被犧牲──環境倫理學的個體論與整體論」(環境議題中的倫理困境)。
動物倫理
人間佛教(Buddhism for the Human World)是當今海峽兩岸佛教的顯學,自太虛大師(1890-1947)提倡「人生佛教」伊始,印順(1906-2005)、星雲(1927-)、聖嚴(1931-2009)、證嚴(1937-)等諸位法師,莫不提倡人間佛教,而締造了臺灣佛教復興的輝煌成果。中國大陸亦有趙樸初(1907-2000),大力倡導人間佛教,迄今受到中國佛教界的普遍重視與強力推廣。本文依印順法師的「人間佛教」思想,即「緣起性空」論來探究:依於人間佛教思想,如何看待動物保護(以下簡稱「動保」)?或說,如何建構其動保倫理在理念與實務層面之完整論述?
本系統已提升網路傳輸加密等級,IE8及以下版本將無法支援。為維護網路交易安全性,請升級或更換至右列其他瀏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