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稿】動保司成立 動團期許司長「能力越大、責任越大」 提出三大「當務之急」:應提升動保人力、端出進步動保政策、強化源頭管理
8月農業部揭牌,動保司終於由畜牧業務中獨立出來。為匯集各界對動保司的想像、促成溝通平台,中華民國關懷生命協會陸續訪談關注不同動物議題的12個動保團體,推出《動保司大家談》專題系列文章,並於今(13)日舉辦展望動保十年藍圖——《動保司大家談》記者會暨座談會,邀請動保司司長江文全、立法委員陳椒華、吳欣盈、洪孟楷與陳亭妃國會辦公室法案組長朱奕霖一同對話,並有8個受訪動保組織與會,包含:中華民國關懷生命協會、台灣愛鼠協會、世界愛犬聯盟、台灣動物保護行政監督聯盟、台灣動物平權促進會、中華民國保護動物協會、台灣懷生相信動物協會、鳥語獸躍。共同關注未來動保司所引領的動保政策發展,擘畫台灣動保黃金十年。
立法委員洪孟楷表示,動保司能成立一路走來不容易,2012年時就已經有團體開始倡議,花了十多年的時間成真,雖然他來不及參與動保司的過去,但未來一定攜手和大家共同邁進。洪孟楷特別提及今年5月時,自己向當時的農委會要求應重視國內籠養雞問題,獲得農委會允諾2個月內提出報告,但目前卻還沒收到報告,因此在記者會現場,他也請動保司司長將訊息帶回農業部。
立法委員吳欣盈則表示,自己過去在民間基金會從事海洋減塑倡議,很多問題都沒有辦法從民間出發來解決,因此,雖然由下往上的倡議非常重要,但由上往下的法制也很重要,她期待動保司能夠在補足人力、預算後,有更多的行動。
立法委員陳椒華指出,在她進立法院後有機會和動團合作很多議題,知道動團在動保上的各個議題非常努力,像流浪犬、寵物管理及動物福利,所以今天能透過這個座談會為未來10年的工作有實質溝通、有交流,促成共同努力的方向。她也認為動保司成立後責任重大,除了要面對國人的關心,也希望能讓台灣在動保工作上被國際看見。
主辦單位關懷生命協會表示:本會推出《動保司大家談》系列訪談文章,彙整動保團體對於動保司的期許(附件一),動團共同認為動保司成立的當務之急有三,依序為:動物保護專業不足與人力短缺問題應有效提升、應有明確一致的中央政策指導,以及各類動物源頭管理應強化、從嚴。
一、動物保護專業不足與人力短缺問題應有效提升
專業且充足的人力資源,為運作管理制度的重要根基,也是動團倡議成立專責動保司亟欲改善的問題。無論是遊蕩犬議題、各類動物不當飼養調查、勸導、裁罰,或是對動物展演、經濟利用及科學應用單位的稽查、查核、評鑑等制度,皆須專業人力方能有效維護法益。訪談中,動團不約而同指出,應提升動保人員的質、量,並建立完善培育與留才制度,才可能突破目前員額匱乏、專業職能、執法權限不足、招聘困難、流動率高種種困境。
二、應有明確一致的中央政策指導
各類動物議題時時刻刻在全台各地發生,然這些問題卻常因中央及地方主管機關的本位心態、各地方主管機關所具的資源不同、缺乏對動物福利一致性與具體的判準等原因,未能獲得妥善處置,導致動保業務的執行與執法效能大打折扣。動保團體期許動保司能翻轉過去被動因應的問題,而能在動保政策有更積極具體規劃,例如:建立不當飼養的明確裁罰標準、接軌國際經濟動物飼養標準等,甚至訂定清楚的目標,才能逐步且有效的提升我國動物福利。
三、各類動物源頭管理應強化、從嚴
現今社會的各種人類活動多涉及對動物的利用,而「源頭管理」成了最關鍵的問題,不可不慎。動保團體認為,從動物輸出入、繁殖買賣、總量管制到飼主責任,動保司都應秉持「盡可能避免動物利用、減少動物痛苦」的原則,配合積極的執法,以杜絕現今種種如:外來入侵種撲殺、不當飼養、展演場所動物逸出等亂象。
與會動團亦在記者會上補充說明目前台灣重點需改善動保議題:
台灣愛鼠協會理事長張勝鬘:台灣市面上千種非犬貓小動物之繁殖、運輸、展售等動物不當對待問題嚴重,急需要業者管理辦法加以改善現況,期許動保司不只是「貓狗保護司」。
台灣動物保護行政監督聯盟秘書長何宗勳:台灣近年動保意識抬頭,動保司在這個浪頭上成立,有它的意義與任重道遠。目前動保司只有三個科,根據組織編制可以達八到個科。建議動保司應該結合公私協力,勾勒完善組織架構願景、目標與時程。
如何落實源頭管理一直是大家心中的「痛」,只有達到九成以上才能處理與解決一些根本性問題。寵物落戶,結合結合村里長,從中央、地方、區鄉鎮到村里,動保司應該建構一條龍行政管理系統,結合社區動保志工跟動保團體,曾才能讓處理動保問題由下而上無縫接軌。
台灣動物平權促進會執行長林憶珊:1.修法禁止販售與製造殘酷金屬陷阱:山豬吊、2.不當飼養(籠錬犬)案件的稽查標準制定與落實執法、3.以「人道犬隻族群管理」(HDPM)落實犬隻源頭管理和人道社區發展(HCD)降低人犬衝突、4.全面廢除教育訓練使用動物;投入資源於替代教具的研發與購買、5.展演場所禁止利用動物表演及與人互動;順應世界動物保護趨勢,禁止圈養不適合圈養之物種:例如海洋哺乳類、長鼻目、靈長類、貓科、熊科等)。
中華民國保護動物協會秘書長李朝全:以流浪動物源頭管理爲重,當前擔心的問題,是組織位階雖提高,但行政人力卻未跟上安排,如此一來,執法能力仍顯不足。
台灣懷生相信動物協會學術專員黃意淨:「先將浪狗變少」是動保政策進展到下一階段的關鍵。當遊蕩犬數量下降,人犬衝突減少,不適任飼主無法輕易取得狗,送養、收容、飼主責任教育等政策才不會窒礙難行,整體動物福利得以提升。
家犬繁殖是台灣流浪動物重要來源,但過去行動往往忽視或偏向被動補助。相信動物透過高強度絕育行動,除野犬TNvR外,更包含放養家犬的地毯式家訪及免費絕育一條龍服務,用全面結紮從源頭有效的減少遊蕩犬數量。期許公部門能更積極主動的執行家犬絕育政策。
鳥語獸躍召集人林婷憶:希望動保司對於任何動物的繁殖、買賣、進口應要規劃、思考的是整體情勢。動物的生命不僅是一場交易,隨之而來的是更多的責任。 進口、買賣一隻動物很簡單,但之後必須面臨動物福利問題、飼主責任問題、棄養問題、溢出問題,還可能演變成要解決外來種的問題。若主管機關真的做通盤思考,就不會像現在總是以「最低標準」輕易對業者放行。
中華民國關懷生命協會理事長吳宗憲:1.建立動態的指標系統:考量行政量能,可針對白皮書討論出動態指標,排列出優先順序,以落實執行。2.進一步將動保諮詢委員會分組,依動保司的三科分動物福利組、寵物管理組及動物行政組。在政策形成階段,各組便邀請專家討論政策細節,發展政策社群(Policy Community)。3.地方動保行政與檢疫應分家:避免中央補助動檢員給地方,地方卻將原來動保人力調去從事防疫或其他非動保工作。
除了表達對未來動保司的期許,首任司長江文全在過去動保科時代,長期與動團在台灣動保政策推動上合作,因此與會動保團體亦合贈動保司長象徵「圓滿高陞」寓意的琉璃精品,期許司長「能力越大、責任越大」繼續和動團一起打拼,齊心為動物努力。此外亦有動團帶來對社會大眾教育宣導的「動保小物」,表達對各動保議題的關注,也將致贈動保司。
動保司司長江文全回顧過往,表示農委會在20多年前開始辦理動保業務時,當時的政府組織內部對動物保護幾乎沒有概念,屬於邊緣業務,最初只有一個人在畜牧科別中辦理,而當時民間的力量蓬勃發展,一路走來,隨著民間對政府辦理動保業務期待的變高,從一人業務改組為動物保護科、去年成立寵物管理科,到如今隨著農業部升格成為動物保護司,江文全指出,動保司的成立,是沿著台灣社會對動物保護重視程度的軌跡前進,農業部部長也認為,推展動物保護是外界所期待的趨勢、並和民眾的未來息息相關,相當重視。
而動保司成立後的差異,站在司長的立場,江文全認為是成為專責單位後人力增加、處理事情的廣度和面向也能有所增加,他坦言,以往動保科確實處理犬貓的事更多,而未來動物保護司會朝向更多動物的源頭管理邁進,落實分級管理,並預計採取黑白名單的策略。
記者會後,緊接舉辦的《動保司大家談》座談會。第一階段針對動保司願景與規劃,動團期待應儘速擬定台灣動物保護十年計畫與路徑,且相關動保司政策、預算分配應優先考量動物利益。第二階段則聚焦各類動物議題,從寵物、展演動物、經濟動物、實驗動物等,向動保司提出實務改善交流討論,期待能在動保政策關鍵策略方向上取得具體共識。
,
媒體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