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動物實驗替代教學意義與教具介紹:替代教材介紹(2014教師營2014.05.28)

作者: 
陳品旻(關懷生命協會專員)

  國家實驗動物中心有許多實驗動物的替代教案,在2014年5月28日的教師專題班中,秦博士挑出幾項來做解說,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這些能兼顧生命教育與科學教育的替代教案吧!

   

心跳體驗
首先可以帶出實驗動物在研究心臟功能、心血管功能上的醫學貢獻。可以讓小朋友藉由聽心跳聲去感受快慢差異,去問為什麼貓、蝙蝠、人、大象、老鼠等不同動物的心跳會有這麼大的差別?因為代謝率不一樣,所以這個心跳快慢有很明顯的差別,這是很直接藉由聽覺就可以感受的。
 
 
 
 
人體壁畫
器官可拆卸,讓小朋友了解人體器官。或搭配活動,做人體與動物實驗的連結,比如說羊最常拿來做脊椎骨植入的實驗 因為羊頭部的負重和人最相似。
 
 
 
 
皮毛標本
相片中標本是真正大鼠的皮毛製成。可以搭配其他動物的皮毛標本(例如兔子等)給小朋友做比較。對很小的朋友可以給他們比較顏色的差異,對較大一點的學生就可以給他們比較毛的長短粗細差異。
 
 
 
 
白鼠模型
比較專業的人用的,可以做採血訓練,可以在他的心臟部位打針,如果我們實驗需要用到心臟採血,他可以做一些技術的鍛鍊,避免一上手就用動物來做。模型質感和重量和真正老鼠是相同的,可以讓技術人員做訓練,第一線的訓練在國外其實很少用真的動物在做了。
 
 
 
 
雞的胚胎發育模型
從第一天到最後一天,小朋友可以透過打開模型蛋殼來去觀察到底第幾天會長成什麼樣子,要多久會長成一隻小雞。
 
 
 
 
科學體驗:實驗操作與顯微鏡的觀察
可以透過手持或實體的顯微鏡,讓學生去觀察毛髮、皮膚、胚胎的標本玻片。除了瞭解生物組之構造之外,也可以多了解科學的操作方法(使用顯微鏡)。
 
 
 
 
設置動物的家
可以讓小朋友建立正確照顧動物的觀念:很多小朋友都有養寵物,透過佈置小老鼠的家可以讓小朋友知道,我要養一個動物應該要給她很舒服的環境,包括適合的布或是墊料、食物、水、定期關心、玩具、乾淨的空間等等。
以最簡單的墊料來舉例,就可以和小朋友們討論:為什麼貓要用貓砂?為什麼狗沒有狗砂?為什麼要幫老鼠準備這種木頭材質的墊料?這都和動物的活動和習性息息相,光是墊料就有五到八種不同材質可供選擇。
 
 
本系統已提升網路傳輸加密等級,IE8及以下版本將無法支援。為維護網路交易安全性,請升級或更換至右列其他瀏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