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生態學泰斗齊聚台灣 暢談生命保護意識

作者: 
環境資訊中心2014年4月29日新竹訊,許惠婷報導
資訊分類: 

2014動物解放、動物權與生態平權──東、西方哲學與宗教對話,系列報導(一)

動物權思想與動物解放運動的兩位代表性重要人物──彼得.辛格(Peter Singer)與湯姆.雷根(Tom Regan)同時出席26、27日在玄奘大學舉辦的「2014動物解放、動物權與生態平權──東、西方哲學與宗教對話」國際會議。兩人已屆古稀,時隔15年再次相見,分別就動物解放思想史與動物權之哲學論述發表焦點演講。

兩天的會議中,除了當代西方動物權哲學,也論及儒、道、佛、老子、伊斯蘭教、印度社會等東方觀點,分析東方的「護生」、「不殺生」等思維背後的動物論述,以及對人類「善」行為的追求。

實務面的討論則涵括人畜共通疾病防治、動物保護法規、野生動物保育等,共有來自美國、澳洲、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法國、德國、印度的專家學者與會,與來自香港、馬來西亞、台灣等地的聽眾,交流不同文化、宗教、哲學思想下的動物保護與環保行動。

暢談動物權利  Regan:樂見促成公共討論

Singer首先從西方思想史的角度分析對動物的不同態度,進而陳述自己以效益主義哲學(Utilitarianism)的論證,應減少有感知能力的生命之痛苦,平等地考慮所有生命的感受與福祉。Singer並提出如何衡量不同種類動物的痛苦,甚至貝類是否具有感知能力等,仍待未來科學研究及哲學思辨。

Regan則從一段紀錄片中烹煮食用貓狗的畫面,解釋若人類認為貓狗有權利,將會拒絕食用牠們,並伸出援手阻止虐待貓狗的行為。Regan認為,少數人生來即帶著動物權意識,有些則是透過生命中的某次經驗觸發改變,但更多人不曾深入思考人類對待動物的行為,他們需要更多資訊來引發獨立思考,進而打破物種歧視的偏見。但這些訊息不會透過主流媒體傳遞,因此邀請更多人進行哲學思辨,正是動物權倡議者(Animal Rights Advocates, ARAs)的任務。

第一次訪台的Regan目前已76歲,最近被診斷出罹患帕金森氏症。他以微弱的聲音,緩慢堅定地說:「這場會議之後,回到美國我會繼續燃燒我的熱情!」為會議畫下句點。

有機農、「出家樹」泰國用宗教守護環境

從動物權思想家的角度而言,保護生態環境是保護動物的必要行動之一。近代潮流中也有一股強大的環保運動。

國際入世佛教協會(International Network of Engaged Buddhists, INEB)創辦人Sulak Sivaraka介紹了泰國的一群「環境僧侶」,他們在面對汙染、乾旱、森林及水土流失等環境破壞時,經由其對佛教教義的再詮釋,促成了泰國社會更多對社會正義與福利的對話。

這些環境僧侶為樹木舉行出家儀式,這些「出家樹」一旦獲得神聖地位,人們便開始尊重並保護,也阻擋了砍伐樹木的行為。因為近期在台灣各地大量的砍樹事件,此則案例引起了聽眾的高度關注。Sivaraka說,掛上了黃絲帶的樹不只對佛教徒而言是神聖的,其他信仰的人也會尊重這些繫了黃絲帶的樹木,因此很多樹木得以存活下來。

INEB的秘書長Somboon Chungprmpree則介紹他們在泰國並擴及南亞各國的有機農業及永續消費運動。他首先指出,雖然減少肉食已是對動物和環境友善的選擇,但當代集約式的蔬果栽種施用大量化肥和農藥,和集約化經濟動物養殖一樣,對環境造成很大負擔。因此,Chungprmpree認為,邁向有機乃是與大地和動物和諧共處的具體行動。他們在哲學上服膺佛教「敬畏生命」、「以大自然為師」的理念,實際上透過青年培力、區域夥伴合作,在不同文化和宗教地區串連更多農民、推動改變。

慈濟內湖案爭議遭忽視  釋昭慧:做善事應要被鼓勵!

玄奘大學宗教系的系主任釋昭慧法師,以及助理教授鄭維儀博士,則分別介紹環境整體論的佛教觀點及回應,並以慈濟為實際案例討論。

鄭維儀運用系統理論,指出慈濟的佛教環保運動運用了宗教的符碼和語言來推行環保,但實際上這些環保論述也是為了鼓勵信眾行「菩薩道」。

對於聽眾提問「如何從放生行動和慈濟內湖案,看待佛教的環保論述和主流環保運動的衝突?」鄭維儀明顯避而不答,釋昭慧則回覆:「放生不該是大量、商業性的購買來放生;而且強調放生積善業的說法已背離了佛教無我的精神」,然而對於環保團體批評慈濟內湖開發案破壞保護區制度,她則說:「以前也有許多保護區被解編破壞,沒有道理別人可以做慈濟卻不可以。做善事應該是要被鼓勵的!」

 

昭慧法師 補充說明:

首先感謝許惠婷女士為大會作了如此詳盡的報導
但有關慈濟內湖園區案
可能寫得太簡略
而讓評論人藉題發揮

這裡寫我說:「以前也有許多保護區被解編破壞,沒有道理別人可以做慈濟卻不可以。做善事應該是要被鼓勵的!」

我的發言大意是:

1. 許多保護區都被解編,包括大台北的許多住宅區(補充說明:包括內湖 景美 木柵區等),並非都涉及破壞,有時甚至還是減少破壞!我們沒有道理說,自己住在解編的保護區土地上,卻對慈濟橫加批鬥!(補充說明:這就是我曾說的:把慈濟供上神壇,然後要求他們「是神」!這種嚴以律人而寬以待己的做法,令我十分反感!)

2. 許多人的發言是非常不負責任的,例如要求慈濟開挖超大型泄洪池,勢將耗資五十億元,請問你若是慈濟會員,你會願意將捐款莫明其妙轉用到開挖超大型泄洪池上嗎?

3. 這超大型泄洪池一旦開挖,週邊大樓必將因土石鬆動而成危樓,屆時若發生樓塌人亡的慘案,試問要由誰來負責?

環保、動權如何互助推展?Singer:有難度

面對諸多環境、動物議題與衝突,有聽眾提出展開社會運動的策略問題。對於現階段的女權、同志等弱勢議題,會在運動的推展上彼此互助,Singer認為,根據他的經驗,雖然樂見其成,但動物權利運動和其他議題合流有其難度。

釋昭慧則表示,雖然動物保護和環境保護運動在某些議題上會產生分歧,但是在有共識的議題上卻經常合作。屏東科技大學野生動物保護研究所裴家騏教授則表示,環保運動常注重族群,動保運動常偏重個體,對此他僅回應表示,近期有越來越多的野生動物瀕臨絕種,因此環保團體和社會大眾也越來越傾向於關心個體。

釋昭慧進一步對目前社會高度爭議的「反黑箱福貿」、「反核」運動提出看法,認為民眾的行為雖然違背法律,但是面對生命受苦等更重大急迫的問題,若違背法律能帶來改變「我願意承擔,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點此看系列報導二

註記:Singer和Regan的哲學有著根本上的不同,實務上後者不能接受動物福利的觀點,不僅因為「我們要爭取的不是更大的籠子,而是希望這世上不再存在囚禁動物的籠子」,更擔心宣稱動物福利只會讓大眾更覺得剝削利用動物是合宜的,與動物權利運動反而背道而馳。不過,兩者都強調在面對哲學上的困境時,除了繼續思辨討論,在取得共識之前實務上我們還有很多可以採取的積極作為,鼓勵更多人為無法自己發聲的動物努力。

【延伸閱讀】

Tag: 
Tag: 
Tag: 
Tag: 
本系統已提升網路傳輸加密等級,IE8及以下版本將無法支援。為維護網路交易安全性,請升級或更換至右列其他瀏覽器。